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目录        

   

 

翠亨是孙中山的诞生地。但关于孙中山的祖籍是“东莞”还是“紫金”、“孙中山是不是客家人”等问题,尚存有不同看法。为了客观反映在这方面研究的不同意见,我们把有关史料、论著汇集成册。

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资料”与“研究论著”两部分。资料部分,收录了“东莞”、“紫金”两说所依据的家谱等家族文物以及其他文献、调查访问记录等资料。某些资料,有人可能会认为与孙中山的家世并无关系,因为有学者在论著中引用为论据,故予以收录。研究论著部分,主要收录“东莞”、“紫金”两说有代表性的论著,注意不偏于收录代表某一方观点的文章。为维持发表时的原貌,所收录内容除个别史料作一些校勘外,其他文件均原文照录(即使是明显的错字也未作改动)。所有资料、论著原则上按发表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希望这样可以反映有关孙中山家世源流争论的由来与发展。主要的文物资料制成图版,置于书前。所收录的资料及论著,均在每篇正文首页用题注注明来源与出处。对所收录的内容,我们作了一些简单的注释,原则上不作带倾向性的评论。本馆在职人员特别是参与编辑此书人员的研究文章没有收录。总之,我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尽量客观、全面地反映“东莞”、“紫金”两说的观点,为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提供一本真正有参考价值的书。

由于篇幅所限,研究孙中山家世源流的论著难以全部收录。有些论著(如罗香林先生的《国父家世源流考》),因为篇幅太长,而且在大图书馆不难找到,我们就采取选录的办法,只录研究家世源流的部分,如果读者要了解全部内容,可以查阅原书。有的学者近年写了不少研究孙中山家世的论文,我们只选取其与其他学者讨论的文章,其他的就没有收录了。本书所收录的内容和一些尚未收入本书的相关资料,并非为编辑此书临时收集所得,而是本馆人员长期研究、不断积累的结果。由于各种原因,也许还会有一些重要资料和论著是我们未能掌握的,希望海内外的学者以及关心这个问题的人士提供线索。

也许有读者会问,作为编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对孙中山祖籍问题的意见和观点如何?一些参观孙中山故居的人士也会向我们提出此类问题。

由于在孙中山先生的家乡的缘故,建馆45年来本馆业务人员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研究孙中山的祖籍问题。就目前掌握的史料和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中山(古称香山)翠亨孙氏的祖先来自东莞。

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部分内容有损本馆名誉,为保持客观和文章原貌,我们还是原文照录。为此,我们在附录中发表了本馆1995年的一份函件,在表明我们的意见和观点的同时,也作为我们对有关问题所作的必要的澄清和说明。

长期以来,本馆的业务工作得到了有关史学研究机构的积极支持和帮助,本书的编辑工作也得到了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和孙中山研究所、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献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单位以及在史学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孙中山先生亲属的支持和帮助。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复制惠赠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及资料。著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年届90高龄的陈锡祺教授对本书的编纂予以鼓励鞭策,并惠赐序言。在此谨表示我们衷心的谢意。

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徐唯成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吕建华主任和朱杰军博士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所给予的支持及帮助。

为编纂本书,本馆人员也付出了努力。萧润君馆长提出编纂本书,制定了指导原则,主持编辑和讨论书稿的工作会议,审阅了书稿并调整补充了部分内容;邹佩丛完成了全书大部分内容的收集、分类、选编、注释和校对工作;张咏梅参与了资料的收集、电脑录入与校对;黄健敏参与了注释和校对的后期工作;本馆肖艳红等同事参与了电脑录入、打印等相关工作。

限于水平和条件,本书可能会有很多不足和纰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01年11月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