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目录        

一、历史文献(C)

 

孙氏族谱(香山左埗头)*(选录)

 

集录本宗族谱记序

   

    天地间,水滔滔,胡来乎?曰:有源在;木萋萋,曷茂乎?曰:有本在。物亦有之,人固宜然。故家谱之作,于迁析之初者,诚亟而作,于昌炽之日者,尤不容缓,凡以不忘所自也。且支分派别,而不笔之于谱,将世远年湮,有茫然不知其祖宗,视一脉如秦、越者。予郡乐安,望出太原,自苏门而传映雪,不知曾几何时,而衍于南雄府珠玑巷,聚族而居。讵料咸纯年间,因胡妃之难,各姓夜窜潜处,我祖常德不得已,越东莞而住沙头。传及六世祖乐川,问渡铁城,览风景人物,忽至左步头乡,见夫山环水抱,土田饶沃,跃然兴曰:“是真吾庐也。”遂于是而居之、安之,不复有故乡之想矣。由是惟勤维俭,置宅置庄,并书谱以遗,诚兢兢乎迁析之初者也。迄于今,凡十二世矣,子孙渐蕃,或迁省城,或居别乡,苟失其谱,得毋历世久远,不知所出,而失亲亲之情乎!杰忝读儒书,光宗未能,用怀崇本,谋诸父老,辑成谱帙,俾我族人观瓜瓞之绵绵,思祖宗之庇荫,各廑尊敬之忱,愿我子孙当体一迈之相承,勿泥亲疏之有别,共敦友爱之谊,亦不忘所自之意也云尔,故于是乎序。

   

    雍正元年癸卯岁,十世孙华亭、宗英(杰)谨识。

 

纂修谱序

 

    古今来,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而人位乎其中。人也,胡与天地同悠久哉?曰:“有志之者”。“志者”何?曰:“如诗书之记载,国史之流传,皆志其人其世,以垂不朽。”然其间,不过曰某人在某朝如此,某世有某事如此,未尝总人人世世而志之也。是则总人人世世而志之者,其惟各族之有谱乎?谱也者,由所自出之祖,序世代,明昭穆,顺少长,别男女。举凡婚、嫁、生、死、坟墓,罔不笔之,其中以昭示于无穷者也。我族源远流长,鼻祖常德公以前,世胄莫可悉考,旧谱所载,则自常德公于咸淳年间,由南雄珠玑巷越东莞,而住沙头始。传至六世祖乐川公,甫到铁城抵左步头乡而居焉。迄于今,一十有五世矣。前者谱帙之修,一修于雍正癸卯年宗英公之笔,再修于乾隆辛巳年宗英公之笔。嗣后生齿日益繁,子孙日益盛,徙居别地者,日益多。四十年来,曾未闻有议及重修族谱者,广窃憾焉。憾乎及今不修,将至繁者愈繁,盛者愈盛,多者愈多,不无荒失莫考矣。广于此有慨,然有续修之志,但愧才疏学浅,未能胜任,因与族中弟侄英乙、立周等商之,幸各欣然,遂尔分任厥事,不数月,而谱帙告成。是谱也,源源委委,世代迭然,昭穆凛然,长、幼、男、女、婚、嫁、生、死、坟墓,靡不详然悉然。据事直书,按图如见,循序备录,有条不紊,信以传信,未敢故增一字,以欺将来,疑以传疑,何至妄减一词,以罔前辈。自兹以往后之人,或十余年而一修,或数十年而一修,承承不已,上以缵先绪于勿替,下以启后嗣于无忘,此则予之厚望也,而亦族之厚幸也。是为序。

   

    嘉庆六年辛酉岁秋仲桂月上浣,十二世孙心斋、英广谨识。

 

四修谱序

 

    余族谱系自宗英公创始于雍正癸卯,祖乐川公重始迁也,上及常德公,溯重源也。乾隆辛巳,公复手修之,勤勤恳恳及其身,一再纂录,诚念夫支分派别,所以敬宗收族而教后人于孝弟者,将于谱示之也。嘉庆辛酉,英广公继其志,重修之,迄今又三十三载矣。两公修谱具存,而近代生卒迁葬又不可无以纪之也。爰命侄俊育、俊华,以宗英公始修之本为据,凡英广公所录,有互异者,有加详者,附注其后,将以征信,亦以传疑也。至于义例之未书,协与夫烦冗复见之处,悉仍旧书之。盖余老无能为役,又无力足以就正高明,姑令族中人,凡先代所传及近日所知,荟萃成编,不使及余身而就湮没,若精益求精,则后之人之责也。虽然是犹谱之文也,非谱之意也。余观近人处宗族乡党间,往往因小得失,斗狠争讼,一结而不可解,争利已耳,不欲外人占便宜已耳。不知以同姓与异姓较,则异姓为外;以本房与别房较,则别房为外;以己身与兄弟较,则兄弟又为外。盖存一自利之心,则无人非外,虽骨肉,有不胜其衅隙者,而他无论已。今余族自莞之沙头,迁居于是,又有各姓错处其间,族之人倘有意乎?敦友爱而笃睦姻也,毋亦于谱求之,由无服而上推,则皆有服也;由有服而上推,则亲兄弟也;亲兄弟之先,则一身已耳。人莫不自爱其身,而今之散而为千百人之身者,皆一人之身所分布,则孝弟之意有不油然生乎?以和于宗族者,和其乡党,此笃近举远之道也。聚族于斯,俾炽而昌,实由乎是,是尤余所拳拳深望也夫!是为序。

   

    龙飞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巳仲冬谷旦十三世孙立宝、立国谨识。

 

五修谱序

 

    窃以自仁率亲,自义率祖,求所谓仁至义尽,则莫如修谱一端。以序世代,则尊祖也,以明昭穆,则敬宗也,以顺少长,则收族也。《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然则谱之修也,行一事而三善皆得,而祖宗于是乎尊敬,而族于是乎收矣。故或数十年而一修,或十余年而一修,为子孙者,所当以是为兢兢也。我祖常德公迁徙之由,前已详明,其谱帙之经修明者,四次矣。材取而观之,觉世代序,昭穆明,少长顺,乃欣然于前人作之修之者,侠其祎如也。第由六世而上溯四世、五世,其坟墓之在上沙者,向未拜祭,窃有憾焉,惚惚不乐,欲一至其处而观之。无何,不数日,适我等倡建双壮祖祠上梁日,忽有上沙之叔侄至,出谱示信不爽,质其来由,即以欲修三世祖墓告。窃自喜曰:“奇哉。斯来也!”留数日,会同俊义、俊满、俊官、文辉、文元、文通到上沙,拜观其墓而修焉。此殆先祖在天之灵,默相于其间者欤?不然,何应念而至者?其人之突如其来,其事之不相谋而相合,若斯之巧也。洎入观始祖庙,见栋宇摧残,垣墙颓坏,又窃自憾也。询之族姓,皆曰:“欲修无资,奈何?”材即设法得数千金,始行修焉。而祖庙之摧残颓坏者,于是焕然一新。其时为同治十二年,岁在癸酉也。且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材于始祖庙及三世祖墓之在上沙者,且得力以修之。而于我族之谱经重修者,四十余年矣,及身尚未修也,岂遂曰无憾乎?爰商之族中,俊堂、俊义、俊满、文元、文业、文赞、文通等长幼皆欣然。乃于光绪三年,议推俊连、文杰、文元三人创其稿。阅五年十月初,起而修之,至六年腊月望,而谱帙告成焉。材自愧不佞,无能亢宗,尚思收族于此事之兢兢者,匪伊朝夕而有志竟成,是所望后之贤子孙,世世修明而靡已也。虽然,材尚有望焉,盖谱帙之修也,以睦宗族,由宗族而乡里,引而近之,与居与游,犹吾宗吾族也。即以睦宗族者睦乡里焉,庶几得修谱之深意云尔。是为序。

   

    光绪六年庚辰腊月谷旦,十五世孙梓材谨识。

 
      据中山市左头村孙燕谋藏抄本原件。


孙氏族谱(东莞上沙)*(选录)

 

孙氏世系原序

 

    古帝王锡姓授氏,胙土分茅,姓氏所由来也。予族系出太原,乐安衍派,自汉唐以前,代远年湮,姑弗深考。至宋熙宁时,历官枢密副使,世袭金吾,太始祖温靖公讳固,字允中,号和父,望重朝端,勋铭竹帛。其生平行谊,不能备述。嫡孙常德公讳八郎,号员沙,仕元为杭州刺史,诰授奉议大夫。当元祚将衰,顺宗昏暗,刘福通、陈友亮、张士诚辈蜂起,生民涂炭,靡有宁居。公即洁身去乱,流寓于南雄之珠玑巷,建明太祖定鼎金陵,世泰时和,河清海晏。公之长子贵荣公、次子贵华公、三子贵绍公、四子贵武公复迁宝安。

    贵荣公字子敬,居员头山,与我乡同邑,惟是。

    贵绍公字子厚,居三株竹,又名三多竹。

    贵武公字子伦,居南海各府而各邑。

    贵华公字子贤,居上沙,遂为我乡之始祖,而实则本族之二世祖也。

    是序本于他房房谱抄来,未审作者何人,三株竹又无县名录出,后人有心者而细究焉。

 

 

民国庚午拾九年伍月

 

廿一传侄孙惠南重录

                                            

                                                

 

孙氏世系辨(依前辈抄来)

 

    本族系谱有数序,有云:太始祖允中,讳固,乃宋枢密副使,袭金吾,原居金陵省之城,因议王安石,陈青苗,忤旨被谪吴西,由是世居江西也。考之宋纲目,议新法不合,出居真糊矣。第拜枢密使,袭金吾。在召回复识后,则谪江西者然非随父住者也。又有云:  始祖常德公,讳八郎,乃元浙江杭州刺史。自祖与父,由宋而元,由元而明,递相沿也。因靖寇而至南雄珠玑巷寓焉。祖与东莞县伯何公交善,爰是卜居莞之员头山。长子贵荣公定省在家而世居于此。贵华公则偕二弟学游天下。贵绍公卜居三株竹。贵武公卜居南海。惟贵华公则卜居莞之沙头村,今则改名上沙。

    常德公,一号员沙,以长、次二子同邑居住,则将员头、沙头两村而为别号。意者欲后世当思木本水源,而两村后人互相亲爱,此是确论也。因而录之以备参考云尔。

 

 

民国庚午拾九年伍月

 

廿一传侄孙惠南誊录

                                         

                                             

 

宋太始祖

 

    温靖公,讳固,字允中,号和父,谥温靖。诰授光禄大夫,枢密副使,世袭金吾。

    妣袁氏,诰封一品夫人。

    公妣原居金陵省城,后复迁居江西省,生有八子,分派各省居住。

 

温靖公履历图

 

    公登进士第,始仕州县进知,历官颖王宫侍讲,又为侍读,擢天章阁侍制知通进银台,及后公被谮出于擅州还,复领银台,封驳兼侍读,判少监府,旋因安石当国,又出公于真定府洎,复职时即进知开封府枢密直学。□元丰初同知枢密院事,改大中大夫,枢密副使,进知院事。又拜观文殿大学士知河阳寻奉祠,历拜门下侍郎,复知枢密院事,累官右光禄大夫。

 

元始祖

 

    常德公讳八郎,字常德,一号员沙。或云温靖公之八子也。诰授奉议大夫,浙江杭州刺史。

    公生于元仁宗戊戌九年三月初三日,终于明洪武庚戌年九月初九日,享寿七十三岁。

    妣邓氏,诰封五品宜人。

    公妣原居江西,于元末时靖寇,至南雄珠玑巷寓焉。

    生四子,长贵荣,次贵华,三贵绍,四贵武。

 

常德公四子图

 

    长子贵荣公字子敬。居莞邑员头山。由此分族,公裔不录。

    次子贵华公,字子贤,号鹤湖。居莞邑上沙乡。我乡之祖,下则细录后裔。

    三子贵绍公字子厚,居三株竹(又名三多竹)。由此分族,公裔不录。

    四子贵武公字子伦,居南海肇庆。由此分族,公裔不录。

 

元明二世祖

 

    鹤湖公讳贵华,字子贤,乃常德公之次子也。明赐乡饮正宾。生于元末,终于明初,葬于怀德乡土名土瓜山狮子滚球形穴,甲寅向。

    妣陈氏。明例赠六品安人,生于元末,终于明初,葬于罗田乡白石山。

    生子长礼和,次礼忠,三礼禋。

 

鹤湖公三子图

 

    长子礼和公,讳康念,号碧澜,妣谭氏、赵氏。我房之祖,下则详录后裔。

次子礼忠公,讳马儿,号沙洲,妣陈氏。由此分房,公裔不录。

三子礼禋公,讳戊申,号耿明。妣欧氏。由此分房,公裔不录。

 
     
据东莞市上沙孙衍佳藏抄本原件。


孙氏族谱(紫金忠坝)*(选录)

 

孙氏族谱序

 

    (上略)[17]我祖讳友松、友义兄弟,离闽迁粤嘉应州长乐县琴江都,一图开创于上正约忠坝,遂家于此。则为发冈头,乐安孙族矣。迨隆庆三年新建永安,奉割琴江一都二图,归善二都五图,通共七图,计粮米三千九百八十余石。六年汇造版籍,则为惠州府永安县上镇约之孙族矣,祖创基业丰隆,苗裔蕃衍,有声于大明。(中略)[18]时皇清雍正七年岁次己酉仲春月初二日增修立。十世嗣孙宗麟、学容、庆祥、当兰同修。如盛、宗兰、任成、宗元同校。十二世嗣孙继周号武平薰沐谨书。

 

重修孙氏族谱序

 

    礼云: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盖言人本乎祖,而同姓不可不合族也。苏氏曰:观吾之族谱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龙门子曰:三世不修族谱者,是谓不孝。是族谱之宜修亟矣。然非己族而冒之者谓之乱,厌己族而弃之者谓之叛,无其实而虚张者谓之僭,三者有一非谱也。如上念祖祢,下念子孙,旁念昆弟,起而后焉,将见读家乘者,仰而思祖宗之泽,俯而念同气之亲,相与讲乎源流昭穆之说,而内外有别,长幼有序,有无相周,吉凶患难相扶助,岁时伏腊祭飧相往来,是族谱之修有关于伦理而扶世教也大矣。夫书公,字子占,为齐大夫,伐吕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遂以为郡,即吾开姓之祖也。绵绵延延,世代蕃衍,下逮权公,字仲谋,与刘曹三分天下,据有吴粤之地,迨及誗公,族众曰伯将公,因唐末黄巢作乱,以公才武,选为伯将,引兵游于闽越江右之间,遂定居于虔州虔化县,即今赣州宁都是也。以功封为平东侯,苗裔定居汀州府,或居宁化县,或居雩都城内,或居本郡,或居雩都青塘,或居安远。惟三郎士元,居广东循州,即今龙川县也。又二郎英,生五十八郎,居广东兴宁县,子契全公开基,积德昌后,生齿日繁,其子孙遂多莺迁。及我祖友松公,偕弟友义公,大明永乐年间由闽迁居嘉应州长乐县,迨隆庆三年新建永安县,即惠州府永安上镇约开基始祖也。迄于今,来永者十有余世矣。椒衍瓜瓞绵长,历久愈盛。苟无谱牒纪载,不独无以联子姓,敦本支,且非为人后者关念宗族之道,合族为此惧。前于咸丰三年间,族众商议续修,在田亲承族议,编列世次,稍增卷帙。历代源流有条不紊,意图刊刻,有志未逮,即于族内商议,我永族谱未缮写明,上无以绳祖武,下无以昭来许,中无以慰连族感情,遂不忘固陋,独任草创,日昃不遑,阅历日久,遂成谱焉。则族内类皆鼓舞从公,劝成美举,继自今后起英贤无忘修谱之心,尤当勉为守谱之典,非惟免不孝之名,正所谓数典不忘也云尔。大清光绪二年岁在丙子孟秋月朔九日,十四世嗣孙见龙字光斗号在田,百拜谨序并云。

 

孙氏源流

 

    孙氏族系自以书公为鼻祖,但历代久远,迁徙无常,世次未免阙漏,故兹谱之辑,仍照旧藏写本,以上镇约开基为一世祖,其前代列祖,容俟考核清真再行续写,后人其毋忽焉。再上镇即忠坝也,黄牛挨磨,即开基祖祠也。

    (一)[19]友松公:孙伯三十三郎,葬贺岗约,林和塘,螳螂捕蝉形,酉山卯向,妣骆八十娘,葬发冈头不子上。所遗祭田,小土名林塘肚,又忠坝公馆背、灌水塘、杨坊矿石屋下三坟地。旱塘仔即上镇约开基之始祖也。分四房:长房祠堂上孙排,二房祠堂上袁田,三房祠堂下孙排,黄牛挨磨,即开基祖祠是也。

    (一)友义公,上镇约土头墩开基,经同治年间祠毁,凑集松公嗣孙合鼎建总祠。友松、友义共牌,香火永兴旺。(二)成曜公,妣黄孺人。(三)祖缵公,妣黄孺人。(四)车全公,妣陈孺人。(五)予冠公,妣张孺人。(六)汝良公,妣朱孺人。(七)统先公,妣张孺人。(八)文华公,妣陈孺人。(九)泮元,妣罗氏。(九)维元公,妣张孺人。(十)乾光公,妣李孺人。(十)礼光公。

    (二)敬忠公,分住上排祠堂开基住。

          贯忠公,移羌畲开基住。

          劝忠公,妣刘孺人,分袁田祠堂开基住。

          荣忠公,妣徐孺人,住下排祠堂开基住。

    三世祖永久公,移江西英德县马房庙侧角开基。

    三世祖永良公,妣吴孺人,合葬于祖祠右片矿沙窝尾地坟上穴的。

    四世祖讳怀文公,妣汤孺人,合葬于九社下火烧须三坟地,上下左右相连一共五穴。

    五世祖讳凤宗公,葬在祖祠花昭上,正干两穴。妣叶孺人,未知葬处。

    六世祖讳明享公,葬在祖祠脑左边。妣宋孺人,葬在铁罗坑,大窝背孟子洋。

    七世祖讳仕伯公,葬于永城黄岭头,紫金山正干两穴。

    八世祖讳绍宗公,合葬于三坟地怀文公坟脚下左片穴的。

    八世祖(伯祖)耀宗公,另有坟一穴,未知何世系,永九公房内之人,未可谅也。另白石甲小土名不子下遇及收葬之坟,今当奉为先代老人之坟。八世妣古孺人,葬于坑仔塘眠牛形,何孺人葬于石仔冈背矮塘仔猫尾洗面形。

    九世祖讳乃和公,葬于崩冈背路面上。妣林孺人,葬于岭兵营顶,伯祖耀宗公葬于兵营顶九世妣林孺人坟脚下。

    十世祖讳宗荣公,葬于中正约,公坑凹口寨,妣叶孺人,葬于杉子坑半岭。生鼎茂公、鼎标公、鼎山公。

    十一世祖讳鼎茂公,葬于铁螺坑粪箕窝。妣谢孺人,葬于林塘肚食水坑田面上河树岗。生三子:道元、桂元、发元。

    十一世祖讳鼎山公,妣陈孺人,合葬于祖屋背左片,寅山兼甲,尾宿十二度。未传。

    十一世祖讳鼎标公,葬于水口,未知何穴。妣叶孺人,葬于径口,未知何穴。生三子:琏盛、琏昌、琏桥。

十二世叔祖讳道元公,妣朱孺人,未传。

叔祖兰公,葬于下角老楼场,未知何穴。伯祖继东公,葬于祖祠屋背,未传。

    十二世祖讳琏盛,未传。

    十二世祖讳琏昌公,移居曾[增]城,于后未知。

    十二世祖讳琏桥公,移走他方未知。

    十二世祖讳贵元公,葬于铁螺坑狗径伯公树背。妣贺孺人,葬于老里塘田面上癸山兼子分金,生二子。

    十二世祖讳发元公,妣王氏,生一子。十三世景文公,妣叶孺人,生应谱公。谱公讳耀祖,妣甘氏,生三子:长学仁,次学华,三子未详。

十三世祖讳景泰公,葬于鹿子岭下塘肚,往交趾,未回,葬艮排。妣欧孺人,葬于九社下,火烧须堡?三坟地左片正见骑龙木节穴。所生三子:长贯谱,次赞谱,三质谱。

叔祖讳景廷,往交趾未回,妣张孺人,葬于老李塘田面上,系赞谱房内人等祀奉。

    十四世祖讳贯谱公,葬于崩岗背路面上。妣张孺人,所生三子:长球,葬于富坑;次瑞珍,妣沈孺人,所生二子,移博罗;三立德,生一子,名纯桂。苏村浊水湖开基。

    十四世祖讳缵谱公,葬于铁螺坑,粪箕窝,系鼎茂公坟左片。妣张孺人,葬于林塘肚,河树岗,骑龙穴。所生五子:长寿宝,次康宝,三水宝,四宜宝,五定宝。

    十四世祖讳质谱公,葬于林塘肚大肚岭,妣李孺人,葬于老里塘,所生三子:长金宝,妣叶氏,生五子;次传宝,三群。

    十五世祖讳寿宝,号训棠,字国珍。妣贺老安人,所生三子:长云,未传,次桂芳,三桂香。(民国廿九年庚辰岁十月初九日卯时,安葬贺老孺人之墓,葬矿沙窝尾,内甲山兼卯,外寅山兼甲,尾宿九度,水初放庚水,对中流有水涵,放甲水。甲辰年可开,下甲子年可放,丁水亦可。)叔祖康宝,往番未回。叔祖水宝,妣张氏,所生三子:长桂尧,次桂逢,未传;三过继围田。叔祖宜宝,未传。

    十五世祖讳定宝,葬于祖祠右片上角矿沙窝口,系桂香过继承嗣。

    十六世祖长桂芳,所生二子:长春先,妻沈氏;次材先,妻张氏,过继于叔立嗣。

    十六世祖次桂香,本命辛巳,生十二月二十日午时建生,材先过房承嗣,妻张氏,己丑生,十一月二十一日辰时建生。所生一子,长男月麟,未传,后立嗣,壬申年八月廿八日巳时,得添长男命名汉光承嗣。妻贺氏,名亚来,甲戌生九月廿九日子时建生。

十五祖讳金宝公,妣叶孺人。所生五子:长桂兰,次桂梅,三桂英,四桂月,五桂鑫。

叔祖传宝,未传。

叔祖群宝,未传。

十六世祖讳桂兰公,所生一子,命名锦先,随祖母叶孺人,并叔桂梅、桂鑫兄弟焕先,一共移居博罗开基,未为住止。

桂英妣贺氏,所生四子:长炳先,次增先,三润先,过继石盛承嗣,四喜先。

    十四世祖讳耀祖,讳应谱,妣甘氏。所生三子:长学仁;次学华,未传;三未详,未传。

十五世祖讳学仁公,妣陈氏,所生三子:长石风,妣杨氏,生一子澄先,〈妣〉陈氏;次石龙未传;三石盛,妣王氏,立润先承嗣。

 
    
据广州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藏抄本影印件。


* 原文无标点。

* 原文无标点。

* 原文无标点。

[17] 编者注:“(上略)”两字及括号是抄本原有的。

[18] 编者注:“(中略)”两字及括号是抄本原有的。

[19] 编者注:括号及其中的中文数字是原有的,当系表示世次。下同。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