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润君馆长:让故居管理创新 文化“守旧”

首页 > 馆务公开 > 媒体关注

萧润君馆长:让故居管理创新 文化“守旧”

发布时间:2008-03-04    


策划人语

    触摸历史,可以感知往昔岁月或繁华或激荡的生活场景。
    倾听历史,可以嗅到中山文化或沉稳或灵动的原始香浓。
    在拥有深厚人文历史积淀的中山,我们梳理“文化名城”所具备的一定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名人等文化要素时,我们只须从中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普通人物,就可以挖掘中山文化亮点背后相关的创造与记忆。
    这些普通人物,他们既是中山文化的见证人,又是中山文化的传承者,聆听他们的讲述,足可以触摸到中山文化的脉动,足可以感知中山文化的向心力。
    今起,本报请这些普通人物讲述中山八大文化工程的“亮点”是如何形成、传承的,在这些文化亮点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人物档案 萧润君: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1978年分配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1992年开始全面主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整整30年里,这名故居的“指挥”和他的“乐队”在合理开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挖掘孙中山历史文化资源上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顽固守旧”与创新求变相结合的道路。
    1978年,22岁的萧润君分配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1992年,萧润君开始全面主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当时只有4个人管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但没想到一干就是30年,现在是越做越有感悟。”萧润君说。30年过去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面积也由最初的2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近14万平方米,每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
    一边是“顽固”地守住故居的风貌,一边是创新导入标准化管理,在合理开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挖掘孙中山历史文化资源的道路上,萧润君逐渐让故居学会了用“两条腿”走路。

保护文化宁可“顽固守旧”

    1992年,年仅36岁的萧润君开始全面主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对于如何保护和开发故居资源,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故居,从物质方面来说,就是要保护故居的环境风貌,对待文物环境,我们绝对是‘顽固守旧’。”萧润君聊起故居的发展思路时说。
    上个世纪90年代,房地产热升温,许多地方都大兴土木拆旧建新。萧润君敏锐地意识到,故居周围的土地如果一旦落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手里,周围竖起现代化风格的楼房,对孙中山故居的文物环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此后十多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有意识地通过赎买、租赁、借用、代管、接受捐赠等各种方式,有效地保护了翠亨村中的文物点和部分旧民居。
    萧润君还主持收购了占地约10000平方米的原翠亨镇镇政府办公大院以及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翠亨文化广场,保护了孙中山故居及翠亨村的历史文物环境。此外,萧润君还主持对故居周边的旧民居进行修葺,建成了一个与孙中山故居风格相吻合的翠亨民居展示区,并征集了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
    为了更进一步保护孙中山故居的风貌,萧润君策划开发了孙中山及其父辈耕种过的翠亨农业展示区。该区生动地展示了当地的农村状况、耕作历史和民俗,成为孙中山纪念展览的又一辅佐性陈列。萧润君笑称:别人是洗脚上田,我们却脱鞋下田种粮食。
    此外,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还深入挖掘和保护翠亨村的历史文化。翠亨村现有建筑主要以清代和民国初年为主,包括与孙中山、陆皓东、杨殷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建筑物,以及其他民俗建筑,村内的重要建筑物至今一直保存完好。2007年10月,翠亨村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创新导入标准化管理

    在“顽固守旧”的同时,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不断创新。“我们的创新,主要是推行两个体系。”萧润君说。2001年,孙中山故居在全国博物馆系统中先行导入、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在次年取得两个体系的国际认证。从此,孙中山故居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2002年11月,“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正式成立。该所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所收集的文件和资料,整理成为研究孙中山的信息库,这样孙中山研究所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就合二为一,更有利于推动业务的进步和发展。“一个旅游点,没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没有生命力的,孙中山故居只有不断创新,营造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孙中山故居在同行中率先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站,并自行维护管理,逐渐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也是资料最多的关于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网站。“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孙中山专题网站开通于1998年7月,是国际互联网上第一个较权威的孙中山专题网站。”
    在2007年11月12日举行的“孙中山纪念周”启动仪式上,孙中山数据库正式开通,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规模、数据最为严谨准确的孙中山资料全文数据库,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孙中山的研究。数据库充分利用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建馆50年来的业务数据,收录了包括文字、图片、影音等各种载体的资料,建立了10个子数据库。“孙中山电子数据库是在多年传统文献资料的积累上建立的,也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长时间注意保护、挖掘、利用孙中山文化资源的结果。”萧润君说。 

孙中山是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认为,孙中山是中山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城市品牌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山市最具特色、内涵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大资源优势。建设文化名城,当下最要紧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孙中山文化的研究和资源利用。
    “加强孙中山文化的研究,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一直在做。”萧润君说,“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孙中山留给中山人民宝贵、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财富,包括有形的故居遗产资源,无形的精神财富。近些年来,我们对孙中山的认识,逐渐从开始对保护有形的东西上升到对孙中山精神的研究、文化内涵的研究,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挖掘和保护。”
    萧润君认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固然离不开物质基础,但更在于文化深度。“今后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去做。对于故居,在注重保护的同时合理科学进行开发,将其打造成中山文化品牌、旅游品牌。中山的旅游景点星星很多,而孙中山故居则是月亮,以后要更亮。另外,依托孙中山研究所和孙中山数据库,积累文献资料,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孙中山文化资源。”

□相关链接 “八大文化工程”之孙中山文化工程
    

    孙中山文化是彰显中山城市个性的重要历史资源。加大力度整合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逸仙图书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资源,构建传统文献与电子数据相结合的“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拓宽孙中山文化的研究渠道。充分利用孙中山故居作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基地”和“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实践基地”的优势,广泛联络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孙中山研究。加强与孙中山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的合作,创设具有城市特色的孙中山学术论坛品牌,增强伟人故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中山商报2008-3-3 记者:李洪涛



上一篇: 中山市宣传思想暨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下一篇: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免费日游客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