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说明

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辛亥革命前后中外文档案(以下简称“藏档”)共932件,其中中文607件,外文325件(英文296件、法文20件、日文4件、德文3件、西班牙文1件、意大利文1件)。共分五册:第一册为中文释文;第二册、第三册为中文藏档;第四册为外文释文及中文译文;第五册为外文藏档。

二、藏档的主要来源:(1)1912年4月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离开南京时带出的部分政府文书和自存私人函电;(2)孙中山离开南京后在各地特别是在广州时所收到和发出的函电和文书;(3)随孙中山南下的胡汉民、汪精卫等提供的各种文件;(4)当时印刷的传单、小册子等。其中,电报件数最多,大部分为收到的电码译稿,小部分为发出的电文原稿。这批藏档涉及国内及欧美、日本等各界知名人士,大部分是手稿、电报等的原件,以及当时印刷的传单和小册子等,是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清末民初社会的重要历史见证。

三、藏档内容丰富,主要涵括:(1)辛亥革命前后各地地方事务、社会情形;(2)国内外各界对新生中华民国的态度;(3)华侨和海外友人对新共和国建设的深切关注和建言献策,涉及参政、立法、外交、军队建设、教育、宗教、财政金融等诸多问题;(4)国内外仁人志士希望为新生共和国建设(工程建造、铁路、矿业、行政、外交、贸易等)效力,因此自荐和推荐合适人选,并提出具体方案(如铁路建设方案、裴义理的拓殖计划等);(5)当时世界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俄国、新加坡等)的情况;等等。

四、本书对藏档的整理,分为两部分:(1)藏档释文。对藏档原件进行释文、分段、标点、注释,外文藏档还进行中文翻译。(2)影印藏档原件。影印以及释文各自单独分册,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极小部分来往函电等则不全依时间先后顺序。如原件时间不详或所标时间有误者,由整理者考订及订正;确实无法考证时间者,则存疑以待高明。为了全书装帧一致性,中文影印虽然采用了竖排,装订时还是左订口,读者在阅读时按竖排方式从右往左读。

五、中文藏档在释文、标点、注释上,重点参考黄彦、李伯新编著的《孙中山藏档选编》(简称《藏档选编》,中华书局1986年9月出版);直接使用《藏档选编》的注释,则一一注明,不敢掠美。英文藏档部分译文,参考了邓丽兰编著的《临时大总统和他的支持者——孙中山英文藏档透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及胡波等译《海外友人致孙中山信札选》(《民国档案》2003年第1—5期);对于原件中有下划线的内容,原文录入时不录,可参见影印原件。

六、整理体例:1.中文藏档:错别字,在其后用〔〕补上正确的字;明显脱漏字,用〈〉补上漏字;明显衍文,用[]括住衍字;明显错字如巳、己、已等则径改;疑有讹误,又无确证者,则在字后用(?)标示。原注文及区别于正文的小字以及印章文字等,用()括住;因墨迹漫漶、书页损坏或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的字,用□代替。2.外文藏档:(1)外国人士姓名翻译按通行的音译,但有历史上形成的特定中文名者,用中文名字;(2)个别原文残缺、无法辨识或难以确定者,用省略号(…)表示,或加注说明。

七、中文藏档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赵立彬教授整理;英文藏档由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邓丽兰副教授主持整理、翻译;法文藏档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周立红教授、广东省翻译协会整理、翻译,并得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王淑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系原外聘教师高索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他外文藏档,由广东省翻译协会整理、翻译。此外,特邀编辑唐金英博士、责任编辑周惊涛也对英文释文进行了校译。

八、本书由时任本馆馆长黄健敏研究馆员策划出版。本馆保管部刘曼芬负责统筹及校核本书收录藏档照片、目录等工作,宣教部刘小杭负责拍摄藏档照片,保管部杨春华、严敏婷、张万利协助照片拍摄及处理,保管部杜佳佳、张万利负责整理藏档收录清单,办公室张道有负责沟通、协调外文藏档的翻译整理工作,研究室漆德红负责图书出版具体工作。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二〇二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