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讨虏军司令部
〔一〕战斗前彼我之状况
一、我军
我军全力如附录第三。
我军先遣之混成第一协(战斗序列如附录二)于元月二十号全数达到凤阳。二十一号,接镇军第一枝队通报,徐州方面之敌军于本日午后通过固镇,有向蚌埠续进之势;该军支队一部定于二十二号由官庄经二三四铺向王亢前进,一部于同日乘车向蚌埠前进,恐兵力不足,要求我军同向蚌埠前进。我军之到凤阳,本以其地成一待机之地点,对徐州、颖〔颍〕州二方面均能应机运动,今据各方面情报及地形上观察,遂决心向蚌埠前进。所据之理由有三:
(一) 颖〔颍〕州方面距敌尚远,且敌军无前进之状态。而徐州方面,敌军已到固镇,如其继续前进,即日可到蚌埠,镇军支队势必不支,不支则不特我军右背危险,即于大局有不堪设想者矣。
(二)蚌埠地形于待机上与凤阳实等,即对于固镇、颖〔颍〕州两方面均可作战也。
(三)我军任务已由参谋团配定攻击徐州,则作战目标自以徐州为主。颖〔颍〕、亳方面之敌尚有友军担任,即使友军未到,亦只宜派遣支队用守势手段暂御敌兵,以待友军之来,决不能将全力向颖、亳也。决心已定,即于二十三号出发步队一标(欠第二营)、炮队一营(欠一队)、卫生队一队,先向蚌埠前进。二十三号,我军协司令部步队第二标、步队第一标第三营、炮队一队、机关枪营、卫生队均到蚌埠。二十四号接到报告,敌人分兵一部由靳县集南下,同日镇军已有步队一部、马队一队到固镇及新桥间。
二十五号午后,复接镇军第一支队通报,敌人分兵六营向怀远南下。又接报告,涡阳方面已有敌人,但兵力未详。我军即决心以步队第二标,炮队一队、机关枪一队、辎重队半部分发怀远,即日出发步队一营。
同日午后,镇军第一支队已到新桥。午后十二时派来参谋一员,通报敌人兵力约十营,压退镇军先进部队后即占领固镇,并谓第一支队决难独当等语。于是决心速攻敌人,所据之理由如左:
(一)(二)理由同前(一)(三)理由。
(三)我军在蚌埠,如镇军不利,虽可在此抵抗,然未免有授敌以各个击破之机;且如镇军有失,敌可分兵直向临淮,于我右侧背亦多危险。
我军决心已定,遂下命令于二十六号午前六时出发步队一营、炮队一营(欠一队)、机关枪一营(欠一队),其余各队待第二、三队次车同向新桥前进。
同日午前八时,总司令部到蚌埠,将陆军部第一次命令转下于第一协。午后五时,各队全数到新桥。镇军支队先已在此幕营。我军遂决心宿营于此。是夜,与镇军支队长会商攻击计画。同日,我军分向怀远之支队亦向怀远前进。
二十七号,我军基于昨夜之会商,镇军从铁道右侧前进,我军从左侧前进,中间派马队联络,同于午前六时出发。但至开战之〈时〉,我军特派步队二队、机关枪两杆在铁道右侧援助镇军。
二、敌军
(一)据各种情报,徐州方面之敌人于二十五号以前在徐州、宿州一带,其兵力约八千人。时派游动队到固镇,且派一部到蕲县集。
二十五号,敌人忽以火车头二架,曳车五十余辆,乘载大部队到固镇,围攻在固之镇军马队及步队一部。镇军败退,遂领固镇。
二十六号,更前进至固镇河南各村落,构筑工事。
同日午前六时,复乘车至新桥河北窥伺我之虚实后,我军与镇军早有警备,遂乘车退回固镇。
〔二〕战斗地附近情形(附略图)
(一)地甚开阔,除村落外皆旱田,土质松软,步马兵可通过,炮队通过甚为困难。
(二)浍河水深,不能徒涉,但铁道桥下傍有数小船可渡。
(三)敌人于各村落南端均构筑简易工事。
(四)敌人于固镇附近河傍左岸构筑工事。
(五)敌人阵地为铁道横断,通视稍难。
(六)敌人更于铁道桥下傍架设舟桥,桥幅宽约二米达。
(七)固镇桥下傍数百米达有一渡口,名曰粪厂渡,亦有少数小船可通过。
〔三〕彼我兵力
一、我军
(一)广东军:步队一协(欠第二标),马队一棚(镇军借用),管退过山炮队一营(欠一队),炸弹队一大排,机关枪一营(欠一队),卫生队一队,辎重弹药粮食各一队。
(二)镇军:步队一标,马队一队,炮队一队,地雷队一队,辎重队一队(当步队用)。
二、敌军
步队约十营,炮队一队(五生的七口径),马一队。
〔四〕战斗部署
于开战日(二十七)前一夜与镇军第一支队规定:镇军从铁道右侧前进攻击,我军从铁道左侧前进攻击,前进时中间派马队连络。我军以行进路不甚良好,炮队行进时略为迟缓,午前八时十分前卫之先头进至殷庄与敌冲突。镇军前卫亦已与敌人冲突。即令各队之行军距离缩短。同时接前方侦探报告,有敌人大部在辛庄、张家岸、何庄一带并有御防工事。
随下攻击命令,其要旨如左:
一、自何庄经辛庄至张家岸为敌人右翼,何庄一合庄,均有敌人防御工事。
镇军第一支队对于占领殷家墟附近之敌展开攻击。
二、我协即攻击占领何庄至辛庄之敌。
三、各队攻击展开,如左区分:
(一)前卫步队一营、机关枪一队对于何庄并其东端森林之敌展开攻击;
(二)步队第二营、附机关枪一队对于占领张家岸、王庄之敌展开攻击;
(三)第三营为总预备队,但以一队对于占领辛庄之敌展开;
(四)炮队迅速占领阵地,但对于辛庄至河〔何〕庄之敌须能充分射击为要。
四、卫生队开设绷带所于殷庄。
〔五〕战斗经过
我军基于前项命令,前卫先行展开,掩护他队,其余各队则连续展开。诸队展开完结时,约在九时十分。嗣后渐次前进至右翼距离约四百米达、左翼距离约六百米时,敌人射击极其猛烈,强顽抵抗。
我军以最大火力猛烈应射十数分时。及敌火稍衰时,我军即乘此机会猛勇突击。斯时亦闻镇军方面有突击号,敌兵逐渐退却,何庄、张家岸、辛庄遂相继为我军占领。敌人至刘一堂、李庄之线,又复占领阵地,行第二之抵抗。我军续进攻击,敌火虽盛,然为我机关枪火压倒,逐次引退(如略图所示)。至午后二时,始退往河北。其收容阵地即在两桥梁之北端,构筑工事颇形坚固,射击极见猛烈,我军不能踵进,
后经机关枪队及炮队对之猛击掩护,方得追击渡河。我军渡河后,敌军四散溃逃。其一部乘车逃走,但其车辆为我火炮射击,似有破坏。我军追击二千余米达,几至追及。其时已午后四时,我军稍形疲乏,遂决心集合队伍宿营于固镇附近。敌军炮队射击距离甚短,命中亦不的确,落于散兵线附近亦未见其开花,实与步枪弹等。又敌人以浍河为障碍物,故其收容退却似稍安全。然我军追击过河后,尚见敌兵四散溃逃,其乘车退却者不过其一部耳。据土人言,敌人乘车者不过数百人及死伤者而已。
战斗情况有如第一图所示。
〔六〕邻接部队之动作
镇军于击破敌阵地后,猛勇追击,其一部于粪厂渡河以包围敌之左翼,且胁威其退路;敌人不敢据固镇河北者,即防其退路危险也。又镇军炮队我军与〔与我军〕良好之子母弹射击命中甚确,故奏效亦甚大。
〔七〕敌交战团队称号及其指挥官姓名
敌兵全数为江防营,其各姓名如左:
指挥官:尹恭先 陈得修
统领:萧保林
管带:刘连生 阎骏生
帮带;吴朝聘
中华民国元年三月 日呈
(加盖“广东北伐军印”)
附录第一:〈各地清军兵力分布状况〉
第一军在武汉:禁卫军炮十八尊;第二镇混成协;第四镇混成协;第五镇混成协;第六镇混成协。
武卫右军:五百人一营之营二十五营,其中五营在彰德,十营正赴徐州,十营在潼关。
河南:新军一协守备铁道及河南。
山东:新军第五镇(少一混成协);巡防营详后。
大同:兵力四队。
潼关:毅军五营(姜桂题所统者原驻北京),淮军若干营。
北京:第一镇,其步队二协全在汉口至信阳之间(中二营在黄河桥,一营在武胜关)。余在北京:淮军十二营,约二千余人;警察三千人;袁世凯卫队一营。
秦皇岛:枪六百;山炮十五尊(旧式);重炮二尊(无子弹)。
山海关:第三镇之混成一协,其中步队六营,炮队二营,马队一营;自石家庄调回步队二营,炮队一营;第二十镇第四十协残余四营,其中一营驻滦州,三营驻永平。
石家庄:第三镇之混成协,其中步队三营、炮队一营、马队一队;禁卫军一标、汉人三标、旗人炮十八尊在第一军。
保定:第二镇步队三营,即第七标第二营及第三营、第八标第一营;直隶独营一营;第六镇步队残余约一营,马队第三营;巡防步队一营;马队一营;警察约千人,只半数有枪;商团约四百人;张察几蠡县满城望却高阳约二千人。
天津:张怀芝巡防十营,又新五营正在召集中;巡警约二千;第四镇约二营。
第一线退回:第四镇混成协在孝感;第二镇混成协在洛阳;第五镇、第六镇混成协在郑州。
〈附录第二〉:山东清军驻扎状况此件原标题为《山东各路巡防马步等营驻扎表》。
中步统领聂宪藩 (伟臣) | 管带 | 驻地 |
步队第一营 | 统领兼 | 原驻省城,现移庄台 |
第二营 | 薛保筠 | 省地、齐河间 |
第三营 | 张济元 | 金乡、淄川 |
第四营 | 彭殿元 | 第五台庄 |
第五营 | 孔宪廷 | 省城 |
第六营 | 张锡臣 | 德州、禹城 |
第七营 | 殷得胜 | 省城 |
第八营 | 王咸荣 | 省城 |
第九营 | 蔡崇正 | 省城、新城 |
马队第一营 | 蔡元海 | 莱阳县 |
第二营 | 李得瑞 | 武定府 |
第三营 | 李星源 | 省城、新城 |
炮队第一营 | 恩 康 | 省城 |
下游巡防营 (此亦防营也,因河工有事即用防河,冬来亦可调) | 束兆璜 | 武定府 |
前路统领田中玉 (蕴山,现兖州镇) | ||
步队第一营 | 统领兼 | 兖州府 |
第二营 | 史元忠 | 汶上县 |
第三营 | 茅允勋 | 兰山县 |
第四营 | 陈孝全 | 滕县 |
续表
中步统领聂宪藩 (伟臣) | 管带 | 驻地 |
第五营 | 张 烈 | 大安县 |
第六营 | 王宪芝 | 滕县、峄县分驻 |
第七营 | 姬爵五 | 邹县 |
第八营 | 梁世昌 | 兰山 |
第九营 | 兖州知府陶镕 | 兖州 |
第十营 | 余纯忠 | 兖州 |
马队第一营 | 许瑞祥 | 沂州府 |
左路统领叶长盛 (柏灵,现登州慎) | ||
步队第一营 | 统领兼 | 青州府 |
第二营 | 王之煜 | 昌邑县 |
第三营 | 王步青 (反正) | 登州府 |
第四营 | 董保泰 (反正) | 烟台、福山县 |
第五营 | 孙明亮 (反正) | 烟台、福山县 |
第六营 | 温其荫 (反正) | 烟台、福山县 |
马队第一营 | 范恩镕 (反正) | 日照县 |
右路统领张善义 (俊卿) | ||
步队第一营 | 统领兼 | 曹州府城内 |
第二营 | 刘绍基 | 巨野县 |
第三营 | 陈锦堂 | 曹县 |
第四营 | 邵文成 | 巨野县 |
第五营 | 张友成 | 金乡县 |
第六营 | 邓其沛 | 鱼台县 |
第七营 | 陈 祐 | 济宁州嘉祥县 |
第八营 | 戴以镕 | 巨野县、郓城县 |
第九营 | 赵炳元 | 濮州 |
第十营 | 许连升 | 巨野县 |
第十一营 | 陈德和 | 定陶县 |
第十二营 | 杨绍绪 | 朝城县 |
第十三营 | 赵勤礼 | 菏泽县 |
第十四营 | 邢文芳 | 郓城县 |
第十五营 | 何云贵 | 郓城县 |
续表
中步统领聂宪藩 (伟臣) | 管带 | 驻地 |
第十六营 | 陆国铭 | 郓城县 |
第十七营 | 马士贵 | 郓城县 |
第十八营 | 安 平 | 郓城县 |
马队第一营 | 张 孝 | 单县 |
第二营 | 曹家升 | 城武 |
第三营 | 李邦杰 | 城武 |
后路统领方致祥 (心齐,安徽人) | ||
步队第一营 | 统领兼 | 原驻高唐州,现移大安府 |
第二营 | 胡丕周 | 原驻林靖,现移大安 |
第三营 | 陈鸿逵 | 原驻清平,近移大安 |
第四营 | 马全仁 | 原驻馆陶,近移大安 |
第五营 | 马功辅 | 原驻馆陶,近移大安 |
马队第一营 | 刘长英 | 原驻东昌,近移大安 |
中游巡防营 | 徐正诚 | 原驻东昌,近移大安 |
沂防统领杨德滋 (雨村) | ||
步队第一营 | 统领兼 | 沂州各属 |
第二营 | 余殿元 | 同上 |
第三营 | 卫立余 | 同上 |
第四营 | 李反洙 | 同上 |
第五营 | 孙宗瑶 | 同上 |
九十三标陆军统带李森 | ||
步队第一营 | 王恩毓 | 大岭郯城 |
第二营 | 王振 | 青州府 |
第三营 | 董鸿逵 | 莱阳县 |
备考:
一、巡防编制,步营二百四十人。
二、军械局:小口径毛瑟、哈乞开司、曼利夏。
三、炮为六生的三(金陵造旧炮)。
〈附录第三〉:广东北伐军编制及指挥官名单
广东北伐军
总司令 姚雨平
参谋 李济深 杨刚 张文 罗炽扬
步队第一协
协统 林震
参军 何其雄
步队第二协
协统 隆世储
参军 林烈
步队第一标统带 张我权
步队第二标统带 吴庆恩
步队第三标统带 张定国
步队第四标统带 曾绍欧
马队第一标统带 李庭良
炮队第一标统带 陈佑卿
机关枪队第一标统带 谢达文
炸弹队第一营管带 钟良村
工程队第一营管带 徐家鹗
地雷队第一队队长 汪克宽
辎重管带 杨其伟
接济队一
粮服队二
弹药队二
卫生队一
经理局局长 江柏坚 李佐夫 曾纪基 邹鲁 吴雨苍 苏德煌
广东经理基局
上海经理主局
下关经理分局
滁州经理支局
临淮、蚌埠、固镇、宿州、徐州经理支局
〈附录第四〉:粤军混成第一协战斗序列
混成第一协
统领 林震
参谋 李济深
步队第一标统带 张我权
(宿州战〈场〉杨刚)
步队第二标统带 吴庆恩
炮队第一营管带 陈佑卿
机关枪第一营管带 谢达文
辎重管带 杨其伟
粮服队一
弹药队一
接济队一
兵站司令部
下关 浦口 滁州 临淮 蚌埠 固镇 宿州
兵种 弹药 | 步队第一标 | 炮营 | 机关枪营 | 炸弹营 | 辎重营 | 卫生队 | 总计 | 备考 | ||
步枪弹 | 第一营 | 第二营 | 第三营 | 5400颗 | 177780颗 | |||||
63750颗 | 57400颗 | 51230颗 | ||||||||
机关枪弹 | 60800颗 | 60800颗 | ||||||||
炮弹 | 104颗 | 104颗 | ||||||||
炸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