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附 录
编者说明:因职责所在,建馆45年来,本馆业务人员注意收集资料,研究孙中山的祖籍等有关问题。但是,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本书没有收录本馆在职业务人员的研究文章,我们只是希望本书所反映的孙中山祖籍研究各方面的观点更具客观性;书中有些文章的内容涉及本馆名誉,为保持客观和文章原貌,我们还是原文照录。
但是,为了表达本馆对孙中山祖籍问题的意见和观点,我们在档案中翻出多年前本馆答复潘汝瑶的函件(中山故居[1995]17号)作为附录;同时,也藉此回应一些对本馆的无端指责,澄清一些不必要的混淆。
因为潘汝瑶等人散发给有关部门的信件和给广东省委统战部的信(即下文所简称的“来信”),其内容大致相同;并且,与本书所收录他们的文章中捏造的本馆把过去一直陈列孙中山祖籍紫金的文物撤换掉等所谓“事实”,指我馆“伪造文物”“篡改、歪曲历史”等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在这些信件中的言辞更加激烈,对本馆攻击和诋毁更加肆无忌惮,故在此不再重复收录这些信件。
中山故居[1995]17号
关于潘汝瑶、何国华诬指我馆篡改、歪曲历史的复函
市委统战部:
你部9月13日转来的8月15日潘汝瑶、何国华诬指我馆篡改、歪曲历史给省委统战部部长的信(以下简称“来信”)收到,现回复如下。
一、我馆至今所收藏的关于孙中山祖籍方面的文物及我馆经过建馆近40年来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工作均证明孙中山的祖籍在广东的东莞。(我们注意到孙中山的亲属孙科、陈淑英夫妇及其次子孙治强等三人对此问题的表态,孙中山的其他亲属也向我们反映过他们表态的背景情况。我们也注意到大多数孙氏亲属及翠亨孙族人士对此问题的意见。)到目前为止,我馆没有发现过(更谈不上陈列过)任何关于“孙中山祖籍在紫金”的文物,也无法证实“孙中山是客家人”。“来信”指我馆“弄虚作假”改变关于孙中山祖籍的陈列实属无中生有,无稽之谈。“来信”捏造种种耸人听闻的谎言,令人难以理解。
二、孙中山先生出生在翠亨村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孙中山六代之前的祖籍问题,我们始终认为是孙中山研究的一个较次要的问题,更与我馆无任何利害关系,我们无意与他人争一高低,何须“制造假证”?我馆藏文物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的集体鉴定和其他专家的鉴定和认可,怎可指其为伪造?客家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的一部分,他们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们之中涌现了大批优秀分子。但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都说成是客家人,似不够确切。我们根据科学研究的结论说孙中山不是客家人丝毫无诋毁客家人之意,更无诋毁孙中山之意。同样,我们根据文物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以及专家意见,采取一种学术观点,怎能认为是篡改历史?
三、值得注意的是,五年前(1990年),潘汝瑶曾致函广东省文化厅厅长,诬指我馆篡改历史,我们对此问题已经给过潘汝瑶先生答复与说明。(见附件一,我们现在仍持附件一所述意见和观点。)不可理解的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潘汝瑶等却公开发表文章诬指我馆篡改历史。(见《岭南文史》1993年第二期《孙中山祖籍问题争论始末》一文。)还有人写信到台湾和把潘汝瑶的一些文章散发到台湾,诬指我馆篡改历史。现在又捏造谎言,向省领导部门多方发函肆意对我馆进行诬蔑和攻击。这一连串的事件,已经完全超出了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范畴。我们将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
四、孙中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我国博物馆系统对外较有影响的单位之一,它是收藏孙中山有关文物、研究和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专题博物馆。本馆的工作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各级领导、有关专家及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本馆多年保持着中山市文明单位的荣誉,并多次被广东省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授予荣誉称号。最近,继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后,又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多年来,统战部门在高举孙中山的旗帜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把它视为重要的阵地,宣传部门也把它视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我们认为,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捏造谎言,公开发表或到处传播诬指我馆伪造文物、篡改历史的言论,将会严重地损害我馆的声誉,损害我国博物馆的形象,损害统一战线工作。
“来信”散发到了省委领导,省委宣传部请广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阅处,张磊等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四位专家给省委作了答复。在本文发出之前,我们收到了这四位著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联合签署的《关于孙中山祖籍问题的几点意见》(见附件二)。我们把它作为本文的附件,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转呈省委统战部,并作为我馆对潘汝瑶、何国华两位先生的答复。
附件一:1990年4月28日我馆给中山市文化局答复潘汝瑶来信指我馆篡改历史的函
附件二: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关于孙中山祖籍问题的几点意见》
翠亨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1995年10月8日
附件一:
1990年我馆给市文化局答复潘汝瑶指我馆篡改历史的函
中山市文化局:
4月26日转来中山大学经济系潘汝瑶指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利用职权篡改历史给省文化厅厅长的信(复印件)收到,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孙中山故居陈列馆的基本陈列是在省文化厅文物处、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主持下,我馆经过两年的时间筹备展出的。其陈列大纲在修改过程中四易其稿,并印发有关单位及部分孙中山研究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国家文物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协助审定陈列大纲,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最后由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署名定稿。86年9月底陈列布展完成后至86年11月11日的预展期间,再次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部、宣传部、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孙中山的部分亲属等有关单位及人员对陈列进行了审查;国家文物局、省文管会、省文化厅的同志对陈列进行了审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主办的、代表了孙中山研究最高水平的“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外一百多位专家,对陈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列正式展出近四年来,接待了海内外观众约二百五十万人次,其中包括中央及各级首长、各界知名人士、海内外的孙中山研究专家及博物馆同行和孙中山的部分亲属等,人们普遍认为这个陈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比较好的。潘汝瑶先生指责我馆利用职权篡改历史,是极不严肃的,是我馆无法接受的。
二、潘先生来信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有些是没有根据(或不足为据)的,有些提法是错误的。我们相信,这只是潘先生的一些误解而已,绝非有意混淆。也许潘先生是搞经济学教学的,对历史方面有些问题不甚了解,请潘先生就近向本校历史系及孙中山研究所的同志咨询。
三、潘先生的来信,似乎反映了当前研究孙中山祖籍问题的某种倾向,在此顺便提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我们认为,对孙中山祖籍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个问题是孙中山研究的一个较次要的问题。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和他六代之前的祖先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孙中山的远祖何在,丝毫不影响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更无实际意义。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偏向:故意扩大对此问题的渲染;对一些历史研究工作者的无理指责;要求领导题词、表态来作为某种结论的依据;散布有人篡改历史、伪造历史证据的极不负责任的言论……,似乎已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在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原则,防止步入封建血统论的岐途。通过行政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是不妥当的。
2、我们希望,真正有志研究孙中山祖籍问题的人士,不要忽略到中山市的翠亨村及其周围做一些深入细致地调查,客观地、不要带有偏见地了解一些情况,冷静地分析一些史料,从当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实际出发,综合各种历史证据、民间的口碑材料、风俗习惯以及现在还居住在孙中山先生家乡的孙氏族人对其祖籍问题的意见来研究一些问题(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同志已经这样做了)。不要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撇开问题的主流方面,只是纠缠于某些历史资料本身的不足之处大做文章;或者根据某人怎样说来作为历史结论,正如孙中山曾宣誓他1870年出生在檀香山而我们却不这么认为一样。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转呈广东省文化厅厅长及各位副厅长和省文化厅文物处,并答复中山大学经济系潘汝瑶先生。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1990年4月28日
附件二:
关于孙中山祖籍问题的几点意见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日前,张磊收到于幼军部长批转阅处的中大教师潘汝瑶和华师大教师何国华的来信;宣传部又转下《信访摘报》粤信摘〔1995〕9号《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领导篡改孙中山祖籍》一文。我们就此事交换了意见。下面,谨提出几点看法,供宣传部和有关领导同志参考:
(一)、关于翠亨孙氏的祖籍,孙中山本人没有留下明确的表述。30年代,国民党的史政机构根据孙中山胞姐孙妙茜的口述及翠亨《孙氏家谱》,在著述中提及孙中山祖籍时采“东莞说”;1942年,学者罗香林放弃自己赞成过的“东莞说”,在《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中提出孙中山先世于清初从紫金辗转移居香山,这种意见可称为“紫金说”。罗著出版后,“紫金说”被国民党的史政机构接受,但几十年一直有学者持批评意见。在孙中山的家族成员中,对祖籍也有不同意见,孙科曾为罗著写序,承认过“紫金说”,但事后又曾为东莞上沙题写“国父先代故乡”,也承认“东莞说”。孙科的夫人陈淑英及次子孙治强近年作过承认“紫金说”的表示。孙中山的胞兄孙眉的后人孙满等则只承认东莞为祖籍,坚决拒绝承认紫金。1992年孙满兄弟在中山市、中山大学都明确表示过这一点。因此,无论在学术界,或是在孙中山族人中,孙中山祖籍在何处一直存在争议,“紫金说”从未成为定论。1985年,台湾国民党党史会第三次增订重版《国父年谱》,虽仍采“紫金说”,但在注中说明了学者和孙中山亲属孙满等人的不同意见。在我国内地,几十年来,有人接受“紫金说”,也有人撰文批评此说而主张“东莞说”。
(二)、孙中山家世数代都是贫苦农民,留下家谱资料很不完备,这是引起关于孙中山祖籍问题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存的翠亨《孙氏家谱》,有不少矛盾之处,而孙中山上世世系至今仍未能一一考证清楚。但据孙中山胞姐孙妙茜留下的一批契据、账册,又据解放以来史学工作者对翠亨附近的文物、史迹、坟墓等的调查,可以确定,翠亨孙氏在明代已住在香山,并非清代才从紫金迁来。迄今为止,在中山翠亨还未发现过一件文物可以证明翠亨孙氏与紫金有关系,证明翠亨孙氏与紫金无关的文物资料却有多件;而罗香林提出的“紫金说”的证据,只是一种推测或假说;无论从年代、地理、还是从家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婚姻来看,紫金的《孙氏家谱》都不可能与翠亨孙氏家族的谱牒发生联系。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东莞说”还有一些有待充分说明的地方,而“紫金说”则较为明显的缺乏根据。
(三)、从50年代以来,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一直与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据我们所知,以往并没有展出过所谓“孙中山祖籍在紫金”的陈列品,也不保有这样的文物。相反,一直展出证明孙中山祖籍并非紫金的一些契据、账册等文物。1986年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调整陈列内容,事前曾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并经上级文管部门和中山市党、政领导部门的审查。陈列大纲经反复多次修改,方才定稿。有关孙中山家世的内容,主要是突出展示孙中山家庭成员遗下的文物,并根据这些文物指出孙中山祖籍东莞。陈列内容有所完善,而无所谓“篡改”。1986年和1990年,在中山市翠亨举行过两次大规模的研究孙中山的国际学术研究会,与会的中外学者大都对孙中山故居的保护、建设和陈列的科学性表示赞赏。
(四)、我们认为,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事业和精神,主要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他的历史功绩和思想。如果说作为孙中山的故乡──翠亨的社会状况在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和实践中曾留下了一些痕迹和影响;那么,则没有必要过于注意他迁居翠亨多代以前的祖籍。关于孙中山祖籍问题不妨由感兴趣的学者各自发表学术论文,遵循学术界公认的规范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论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只要在学术上有充分的根据和科学的阐述,一定可以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理解与接受。采用非学术的方法去对待这个学术问题,无益于真理的探求。前些年,曾有紫金地区的同志请求林若同志为当地有关“祖籍”的建筑题词,当时,张磊根据林若同志的批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对题词最好慎重。现在,我们仍坚持这种意见和作法。
(五)、中山市孙中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纪念馆在宣传和纪念孙中山、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海内外获得好评。它的各项工作,肯定还有需待改进之处,但伪造文物、篡改历史的事从未发生,因为这是文博工作所不允许的。我们还注意到,有些人不仅在给领导的信中无根据地指责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而且通过发表文章、寄发印刷品等方式传播这些说法。这就很容易使海内外一些不了解实情的人士对中山市乃至我国纪念孙中山、文物保护等事业产生误解和怀疑,造成消极影响。在此,也提请有关部门以及中山市予以关注。
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公章)
名誉会长:陈锡祺(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教授)
会 长:张 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副 会 长:黄 彦(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
孙中山基金会秘书长)
林家有(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教授)
1995年10月6日
据本馆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