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 |
||
序 在孙中山诞辰135周年之际,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成《孙中山的家世¾¾资料与研究》一书,我觉得,对孙中山研究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自罗香林先生提出孙中山祖籍紫金之说后,几十年来,围绕孙中山的祖籍问题,学者之间颇有争议,孙氏家族内部意见亦不一致。在孙中山之前,翠亨孙氏世代为贫苦农家,并没有留下完整的家族谱牒资料。而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对自己个人、家庭、家族的事务却从来没有予以太多的注意。他没有主持或授意族人续修家谱,在他的所有著作和言论中,也没有关于家世源流的明确表述。因此,罗先生放弃原来同意过的“东莞说”而提出“紫金说”,以及日后众说纷纭,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历来认为,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的祖籍在何处,对他的历史地位并无影响。但孙中山又是全体炎黄子孙十分崇敬的人物,有关他的一切都应该研究。因此,在80年代我与中山大学的同事编撰《孙中山年谱长编》时,曾安排人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帮助下,收集、研究有关文献与文物,并作了比较细致的调查访问。当年,李伯新先生还带我一一勘察过孙氏的祖墓。当邱捷、李伯新写出论文《关于孙中山的祖籍问题¾¾罗香林教授〈国父家世源流考〉辨误》时,我对他们的意见表示赞同;在与编撰的同仁讨论后,《孙中山年谱长编》在记述孙中山祖辈时就采取了“东莞说”。 “孙中山祖籍在何处”是一个历史学考证的论题,讨论的双方都应该拿出自己的史料依据,都应该按照学术规范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进行讨论。但也有人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的人,多数未必有时间去收集有关的资料,也不一定了解论争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所以,在社会上往往还会有各种疑问。瞻仰孙中山故居的海内外游客,很多人曾询问过孙中山祖籍的问题。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了这本书,把“东莞说”和“紫金说”两方的文献、文物、口述资料(特别是孙氏族人的意见),以及两说的主要论著收录。这样,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就可以全面地了解两说的论据与观点,在此基础上再作出自己的判断。对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来说,这是完成了一项本职工作;对孙中山研究的学术界来说,是出版了一种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汇编。无论如何,这件工作是值得肯定的。 这本书所收集的资料和论著,应该说是相当全面的,而且,所有资料和论著都注明了出处,以便读者查核。于此,可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同志用力之勤以及态度之认真。早在50年代,我就与纪念馆的老馆长李旭昭认识。几十年来,纪念馆换了几任馆长,但一直坚持同研究孙中山的学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维护文物、宣传孙中山的光辉思想与历史功绩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而且对孙中山研究也做出了贡献。1986、1990、1996、2000、2001年,在孙中山的家乡都举行过大型的研究孙中山的学术讨论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筹办这些会议时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纪念馆陈列内容之丰富、选择之谨严,给海内外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结合文物保护,对孙中山的家世、家庭以及孙中山早年生活、当时香山的社会环境等课题,做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果不是长期收集有关的资料,关注有关的讨论并进行研究,是编不出这样一本书的。 在学术研究中,很多问题是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商榷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罗香林先生在研究孙中山和其他学术领域都有不少建树,即使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的结论可以商榷,亦当无损罗先生的学术地位。从这本书收录的论著可以反映出,罗先生和多数学者研究孙中山的家世源流,出发点都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都是就一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深入探讨。我认为,讨论孙中山祖籍必须坚持这些原则。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同志在孙中山家世源流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但愿意同持不同意见者进行实事求是的讨论,坚持以文物史料说明问题。这种学术风度,是值得称道的。 如果这本资料集出版后,对大家在孙中山家世源流问题上取得共识或引起进一步讨论有帮助,那正是我的希望。我相信,那也是编者的愿望。
| ||
2001年11月于中山大学康乐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