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 |
四、函电 撮叙金山冯总领事(咏蘅)禀函电报详细节略* 孙文原字帝象,别号逸仙,改字载之,香山县蔡坑村人,现改称早埔头人,年约三十左右,身材短小,面黑微须,剪发洋装,由檀香山行抵金山。同伴有二洋人:一名卑涉,亦美国金山人,素系檀岛银行副买办;一名威陆,亦美国人,向在檀岛服官,前次创议废主,因其未隶檀籍,所谋不逞。均挟厚资,居檀年久。是否孙文同党,尚难臆断。惟见同船偕来,交情甚洽。孙文借寓金山沙加冕度街第七百零六号门牌华商联胜杂货铺内,闻不日往施家谷转纽约,前赴英法,再到新加坡。并闻有沿途联合各会党,购买军火,欲图报复之说。该犯随身携带私刊书册两本。虽无悖逆实迹,检其上李傅相书,确有该犯之名,显系孙文无疑。现将原书设法觅取寄呈,俟访明该犯赴纽行期,再行电禀等语。查阅该犯书册两本,一系摘录明黄梨洲明夷待访录中原君原臣二篇,卷端加一小引,自称杞忧公子;一系上李傅相书,洋洋万余言,自称文素在香港习西医,已蒙考取,欲乞傅相专委筹办农务。两种文笔俱畅达,昨已附致总署备核矣。 据罗家伦著:《中山先生伦敦被难史料考订》,南京1935年版。 孙汉基致罗香林函* 香林世兄先生台鉴: 昨接敝族锡鹏来函,藉稔先生近在中大文学院课授史学,曷胜钦佩。承嘱缮寄吾家上世源流以研讨总理先世系统,敢不从命。查敝族于民廿五年由家君倡修粤赣闽三省孙氏家谱,曾将修谱例言、组织大纲印发各处。当时省内外各属复函赞同者颇不乏人。廿六年拟往各属调查汇稿,迨七七事起,全国骚然,凡属国民,俱以奔赴国难为先务,修谱工作遂告中辍,而总理先世系统,亦因未赴各属调查,无从奉告,深致歉仄。兹仅将家谱先世系统暨所闻所见,另纸缮呈,请予察照。弟意总理先世是否由永安迁居,非到永安实地调查,恐难证实。而永安孙姓,又非一宗一派,是否由兴宁迁去,更难憶测,惜弟为环境所限,不克亲往调查,极为抱憾。弟自岭东捷报被敌机轰炸停版以后,即在家乡筹得小本营生,藉供菽水,家贫亲老,未敢远游;所幸椿庭日暖,尚能健饭如常,堪以奉慰。知关锦注,冒昧奉达。专此。敬颂 台祺!
知弟孙汉基顿首 十二月八日 (又及)查兴宁迁居永安者,有契全公第八代道福、道祥,第十代宗义,十一代承奇、承睿、承超,亦迁永安石塘。又有第十代宗龙,一名茂松,偕子扬明、扬习,亦迁永安。但是否为总理先世,因未亲往调查,无从证实。东莞方面则有契全公十二传应生、英生、凤生等,于雍正乙卯由官亭迁东莞石马天生湖等处。年前,据应生后裔孙衍蕃(东莞籍)来函,略谓东莞孙族界分土客,石龙上游员头山(东莞属)有孙姓聚居数百人。查其家谱上世不明,仅记始祖员沙公由闽入粤,初居宝安,后迁东莞。二世分居中山,四世又分居东莞太平圩上沙乡。年前,孙科商请粤省府拨款廿万元在员头山建立中山小学,并摄映祠宇,筹建纪念祠,旋因政变中止等语。观此,则总理先世似又与我兴宁无关。又据中山孙璞(字仲瑛,吴主席任内为省政府秘书)与家兄昱霞谈称:“余(璞自称)居中山沙边乡,与翠亨乡是否同派未研究清楚,始祖为闻义大夫,葬广州白云山,每年重阳合东莞、新会族众扫祀(民廿三年弟在广州特觉曾见过中山孙族扫祀之旗插在汽车上,由文德路经过)。于南宋间由浙江钱塘迁珠玑巷而至广州,嗣分两派,一居东莞,一居中山、新会”等语,观此,则总理先世更与兴宁无关,不过沙边乡与翠亨乡,璞亦未知其是否同派,则白云山之扫墓,翠亨乡有无参加,想亦非璞所知已。 据广州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藏原函影印件。 邓慕韩致邹鲁函* 海滨盟长足下: 年来奔走各方,未暇启候,比想起居佳胜。顷者,罗香林先生著有《国父家世源流考》,足下为之序并欲将来列之党史。窃以事关国父世系,似宜郑重从事,幸勿因此而牵累党史。弟以是书与《总理家谱》及所调查不符,经为文正之。是书中引洪秀全创造太平天国,其上世由丰顺而嘉应而花县,国父上世亦自紫金而增城,再迁香山,源流相似,并引香山各姓来自岭东之客籍以为佐证,谓国父非来自南雄之广府人,系来自东江之客籍人。此节足下尤须顾及。民国十九年时,弟与汉民兄谈及本党之起原[源],汉民兄主张始自中国同盟会。弟谓国父所述均云起于兴中会,应照此。汉民兄云:国父立党应如此。至本党之组织,则应起自同盟会,因同盟会成立时,未尝言及本源于兴中会,此间各同志主张尤力。弟当时不以为然,但未有词以折之。退而思及同盟会之党旗、誓词、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均由兴中会而来,不特党中会会员,以吾辈立意偏私也。汉民兄遂无言。以后亦不复有是主张矣。足下关于罗先生是书有无与当日同盟会会员主张之偏相类,盖留意焉。专此,即问起居。
弟邓慕韩启七月廿七 附罗香林著国父家世源流考正误乙扣(略)[①] 再者,此事最妙由足下通知罗先生自动停止发行,宣告错误。弟不日护送国父亲订三民主义原本来渝,领教不远。又启。 据广州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藏原函影印件。 温济琴致罗香林电* 渝中央党部罗专员香林勋鉴: 晚于徽日抵紫,各界对纪念国父先祖事甚表热诚,对先生深为敬佩,只以事出意外,忠坝孙姓少数人,竟为地方豪劣讼棍所摆弄。举凡孙姓历代卖出产业,均指为国父先祖遗产,控之于县府司法当局,强判人以窃占国父先祖遗产之罪。致拆屋毁坟、拘押勒榨,无不令人感慨。当事者明知纪念事重,乐于退让,奈窃占罪重,法律所绳。而国父祖祠祖墓均仍全在,所买产业均系祖产。纵有窃占,亦已历有年代,依法已属和平占有,可免罹罪。今竟为人假借纪念国父先祖,致遭法纪迫不甘服,事势演变,恐非地方之福。晚鉴兹实况特电陈情,乞转请孙院长迅饬紫金县府法院,对事件处理,应本国父宽大博爱精神明辩论断,不得任人假借纪念国父先祖故加人罪,以息纷扰,地方幸甚。纪念学校事如何?并祈示及。晚温济琴梅县巧(十八日)叩。 据广州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藏原函影印件。 杨连逢复邱捷函* 邱捷同志:
您好! 古江、旭昭两位昨日也曾找我,同时带来来谕[②],现就可所知供你们参考。 1、翠亨现存的《孙氏家谱》是我在1956年底交给故居的,该家谱是家祖母在世时一直保存的,它连同孙家开山荒合约和记事部一齐用一箱子包起来放在柜里保全的,家祖母每年也叫我们拿出来晒一次。(恐怕虫蛀)。 2、翠亨村附近都是客家村,(如石门九堡、竹头园)惟独翠亨村的人都是讲本地话的,家祖母是讲本地话的。 谨此复。
敬请 时安。
杨连逢敬上
1987.11.2 请代向陈教授致候康安。 据本馆藏原函影印件。 李旭昭复邱捷函* 邱捷同志: 函悉。所提两个问题,经和杨连逢同志碰头,根据大家的回忆,情况如下: 1、所提“家谱”“开荒合约”等文物,全部都是妙茜姑太保存下来的原物,1956年,由杨同志无偿地献出。 2、孙家所讲的是中山白话,不是客家话,我和杨同志认为,孙中山先生不是客家人。 以上两点,仅供你们参考,你们对每个问题都这样深入研究,我们十分敬佩。 最后,请代我向陈教授多多问候,并请他好好保重身体。 并祝 身体健康!
李旭昭
1987.11.4 据本馆藏原函影印件。 孙乾复孙社正函* 社正叔如晤: 十月一日来信及转来上沙乡各父老来信及草图均已收到,侄才疏学浅,不敢言见,但蒙各父老宗亲如此爱护先祖,深为感动,侄今年不拟远行返里,故此不刻参加十一月十二日国父诞辰纪念庆典,甚感抱歉,如明年有机会返里,当另行奉告。 专此奉复并祝
安康!
侄乾
十月十九日(1989) 再者:敬烦转达侄的谢意给上沙乡各宗亲父老致盼。 据本馆藏原函影印件。 孙满复孙子生函* 子生会长台鉴: 顷接来函敬悉一切,弟本拟于十月份回来一叙,奈因目前脚部为患加上身体不适,精神影响甚大!故未能成行,至于纪念扁上题名,请为代笔便可,若身体好转些,或于来年,我定回来与大家相聚,届时畅聚,值增高谊,谨此致复,并请代向各位致以谢意及问候,谨此致复,并颂 各事如意。
弟孙满敬上(章)
1991-9-11 据本馆藏原函影印件。 *此文是1896年7月18日清政府出使美国大臣杨儒致出使英国大臣龚照瑗密函所附之抄件。1929年4月,王亮畴于驻英使馆《广东要犯孙文逃往伦敦扣留查办卷》中抄出。
* 此函估计写于1941年,原文无标点。原函附有《乐安孙姓族谱世系录》,此处略。 * 原函估计写于1943年。 [①] 编者注:原函附有《国父家世源流考正误》一文,该文公开发表时题为《国父家世源流考正》。 * 原电注明1944年1月18日发、31日收。 * 杨连逢系孙妙茜之孙,曾在本馆工作,现居中山市。 [②] 编者注:来信问及孙妙茜保存《孙氏家谱》的情况及孙妙茜是否讲客家话两事。 * 李旭昭曾任本馆负责人,已故。 * 孙社正系孙中山宗亲,与孙科同辈。 * 孙子生时为香港上沙同乡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