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博物馆里的农耕体验 | 龙田里的少年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20年05月19日 08:29



多彩农耕、相约翠亨


      “馆在村中,田在馆内”,多元文化体验,尽在魅力翠亨!


      每逢春耕秋收时节,到孙中山童年劳作过的田地亲身体验春耕插秧、水稻收割、打谷脱粒,走进“少年孙中山的强国梦想”故事,参与“话说农忙前”知识分享,创意制作稻草人,合拍田间守望者……如此美好的农耕体验,期待与您相约!



图片


龙田里的少年——孙中山



图片


翠亨村里有一块特别的土地,名为“龙田”,孙中山的父辈曾经在此租耕,孙中山幼年在此参加田间劳作。

图片

▲ 翠亨村南面照,周边有大片的水田。


图片

▲本馆农耕文化展示区龙田入口。


孙中山六岁时便参加劳动,跟随姐姐到山上打柴,拾取猪菜,每年还要替人牧牛数月,换回牛主之牛为自家耕翻田地。


在日常劳动中,孙中山的身体越来越强壮,意志也越来越坚定。


图片


 农耕劳动对孙中山的影响



图片

幼年的艰苦生活予孙中山先生以深刻的影响,日后他自谓“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


又称“幼年的境遇刺激我,……我如果没出生在贫农家庭,我或不会关心这种重大问题(指民生主义)”“当我达到独自思索的时候,在我脑海中首先发生疑问,就是我自己的境遇问题,亦即我是否将一辈子在此种境遇不可,以及怎样才能脱离这种境遇的问题”。


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这样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


图片

▲石头上刻的是1920年孙中山为同乡李禄超的题字“治本于农”。


孙中山先生对农业的实践和思考颇多,列举如下:


图片

   将先进的种植和畜牧方法引入翠亨村









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期间,每逢假期返回翠亨村侍奉父母时,便尽己所能利用所学改变家乡面貌。

 

他看到翠亨土质贫瘠、耕作技术落后,便将所学的科学育种、科学施肥等介绍给乡中的老农,又常常亲身参与到农业劳动中。

 

他还会组织乡民互相帮助,快收快种,阐明抓住农时可增多一点粮食的道理。

 

他还会找老农了解乡间土质的状况,筹划在家乡倡种桑树。




图片

致函香山因病返乡官员郑藻如,表达振兴农业的观点









1890年,医科学生孙中山怀抱经世治国的梦想,上书给“一邑物望所归”、有地位、识洋务的风云人物郑藻如,提出鼓励建兴农会、种植农桑、建立农会等主张。


在信中,他痛心疾首地表示:“试观吾邑东南一带之山,秃然不毛,本可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而无人兴之。农民只知斩伐,而不知种植,此安人不胜用耶?蚕桑是向无闻焉,询之老农,每谓土地薄,间见园中偶植一桑,未尝不滂勃而生,想亦无人为之倡者,而遂因之不广耳。”可见其发展农业的强烈愿望。




图片

撰写《农功》一文,阐述关于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见解








   

1891年,25岁的孙中山撰写《农功》一文,提出:农部要有专官,每省派一名水利农田使,考察进步农业振兴农桑;农工要有专学,有专门的书介绍农业知识,选派农科留学生;设农艺博览会,促进农业科技交流。




图片

上书李鸿章,提出农业方面的建议。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要设立农官,建立农务学堂,改进犁田、灌溉和收割的机器。



图片


守护田园,追续农耕记忆



图片

少年孙中山正是在“龙田”这块土地上,锻炼体魄、磨练意志、锤炼品格。为保护好孙中山成长环境以及翠亨村周边的田园风光、文化遗存,本馆利用“龙田”开辟了占地约60亩的农耕文化展示区,设有作物区、水稻种植区、禽畜饲养区、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展示区等多个特色区域。


在这里,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可以认识一百多种农作物不同的生长状况和水稻的春种秋收,了解多种禽畜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图片

水稻种植区


图片

桑基鱼塘


图片

图片

温室栽培


图片


龙田里的少年——当代儿童



图片



为充分利用翠亨村周边独特的田园风光和文物环境,传播绿色生态文化理念,本馆在孙中山儿时曾经劳作过的土地上开展“体验伟人农耕生活”系列活动,让青少年感悟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追寻伟人足迹,在汗流浃背却又趣味十足的“农耕生活”体验中懂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图片

   插秧亲子活动


图片

   割稻亲子活动


图片

   捆扎稻草


图片

      编织草绳


图片

   搭建篱笆


图片

   观察作物形态

 

图片

   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



图片


龙田里的耕耘与收获



图片



孙中山先生曾经祈愿“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如今,中国儿童过上了幸福生活;孙中山先生希望农业农村发生根本改变,如今也已成为现实。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在孙中山曾经劳动过的土地上体验传统农耕劳动,还可见证现代农业科技的风采:


图片

繁花盛开的田野


图片

机械化翻耕土地


图片

田间劳作


图片

晨光中的机械化插秧


图片

机械化收割


图片

满载金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版面:佘凤英

一审:金   鑫

二审:林华煊

三审:黄健敏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公众号

微信号 : zsgj_d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