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微展览】杨心如先生生平史迹展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20年02月18日 00:32


图片

       杨心如(1868-1946),幼名帝镜,名兆容,字正乐,号心如,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并称“翠亨四杰”。杨心如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追随者,他在台湾协助陈少白创立兴中会分会,并主持会务;参与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诸役,奔走香山、澳门、香港等地,募集捐助起义经费,不遗余力。


本展览通过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献,

展现杨心如跌宕起伏的一生,

以纪念他立志救国救民的信念

和为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作出的贡献。


图片


图片

▲翠亨村位于珠江口西岸,北距广州约100公里,南距澳门约37公里,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图为民国年间翠亨村南面照。


图片

翠亨杨氏先祖于清康熙年间从附近崖口村迁入翠亨村定居,后裔繁衍,并在鸦片战争后乘势崛起。图为1933年重修的翠亨《杨氏家谱》封面。


图片

1868年3月27日,杨心如出生于翠亨村。杨家世代务农,后杨心如兄杨致乐到海外务工,家境逐渐富裕。图为杨心如(中)晚年全家合影。


图片

杨心如早年耳闻目睹孙中山的事迹,常和孙中山相与倾谈天下兴亡事,见解独到,切中肯綮,两人引为知交。图为1883年的孙中山。


图片

杨心如加入兴中会后,奔走香山、澳门、香港等地,策动人力物力,宣传革命。1895年,杨心如与岳父程耀臣、同乡陆皓东等人参与广州起义,失败后转赴台北。图为兴中会广州分会会址——王氏书舍。


图片

杨心如到台北后,在一家经营茶业的良德洋行任司账,并结识了义和洋行买办容祺年、良德洋行吴文秀、嘉士洋行赵满朝及新竹林震东等人。图为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里记载的商号与洋行。


图片

1900年9月28日,为指挥惠州起义,孙中山偕日本友人平山周、内田良平等由日本神户抵达台湾。初以杨心如家(位于台北市大稻埕六馆仔)为据点,后因日人监防甚严,故设联络机关于台北市新起町。图为日据时期杨心如的户籍謄本。


图片

孙中山在台指挥所策划从日本经台湾运送军械和武装人员等到广东,杨心如则负责港台之间的联络工作。图为孙中山在台寓所。


图片

中华民国成立后,杨心如向孙中山请示去留,孙中山考虑到“台湾为海外联系要津,未可轻动”,嘱他仍留台湾,主持革命工作。图为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图片

1913年8月,孙中山因组织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与胡汉民等乘日轮“抚顺丸”号再度到台湾。孙中山此行约见了杨心如,勉励其继续留在台湾主持革命工作。图为杨心如。


图片

1946年1月25日,杨心如致函孙科向其述说近况。2月10日,孙科复杨心如函谓:“倭寇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重入我国版图,数十年奇耻大辱得以昭雪,先生心情当为大快。”信中对杨心如寓所遭日寇毁坏扼腕,并勉励其子自立,光大门楣。图为孙科复杨心如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版面:王晓虹

一审:金   鑫

二审:林华煊

三审:黄健敏



图片



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了解更多活动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