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线上讲解】郑观应故居"云导赏"(第二期)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20年07月06日 01:0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观应

继则与外人商战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郑观应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社会遭逢西方列强势力东渐,被迫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激荡时代,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 “商战”“学战” 抵御外国列强入侵的思想家,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揭开了中国民主与科学启蒙思想的序幕。


图片



图片

从1886年到1891年,郑观应完成了惊世巨著《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案。

清朝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当年这一套5本的小册子,引发了清政府一时洛阳纸贵。郑观应的思想还直接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以及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大批振兴中华的民族精英。

百年之后,《盛世危言》的字里行间仍闪烁着穿透纸背的思想光辉。




图片
图片

在郑观应故居内部,布置了展览介绍郑观应先生生平事迹,请各位跟随我馆讲解员的脚步,继续“云游”古色古香的郑观应故居,云参观郑观应生平展示,感受他爱国报国强国的动人事迹。



云导赏视频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解说词



图片

各位观众,欢迎来到郑观应故居云导赏活动的第二期,今天我们将参观郑观应生平展览,学习他爱国报国的事迹。

郑观应1842年7月24日出生在广东香山县雍陌乡,即如今的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和思想家。

郑观应的父亲郑文瑞曾经在村中私塾担任塾师。郑观应从小便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1858年,郑观应参加了秀才考试,可惜最后落榜而归。

17岁时,郑观应遵照父亲的安排到上海投奔叔父学习经商,随后进入外国洋行。因为能力出众,郑观应得以从杂工升为买办,后来又被英国太古洋行聘任为总买办,在经营商业上有了较多的资本积累。

1870年代后期,华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此时已经商成功的郑观应带头捐赠,还组织赈灾活动。他按照母亲的遗嘱把自己存下来的1000两白银捐出来救灾。

1881年,郑观应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此时,他与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的工作合同即将到期,需要选择继续留在高薪的外国公司还是进入情况不明朗的清廷洋务企业。最终,郑观应选择了后者。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他实现富强救国理想的重要一步。

由于郑观应在经营企业方面的优秀表现,1883底,他得到了清廷重臣李鸿章的赏识,被任命为招商局总办。中法战争后,郑观应回到澳门养病。1892年完成《盛世危言》这一传世名作。

《盛世危言》所提出的革新观念和“以商立国”的商战理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商业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该书曾对孙中山、毛泽东产生过影响。《盛世危言》一书曾收录孙中山所著《农功篇》。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几次提到这本书对他的影响,他说:“我当时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郑观应)是个老的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引进中国”,更主要的是“《盛世危言》激起了我恢复学业的愿望”。

李鸿章去世后,1902年秋北洋大臣袁世凯将获利丰厚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公司收归国有。此后,经营上日益亏损。为了把招商局从政府手中收回,郑观应与盛宣怀召开股东大会,制定章程,把招商局的体制从官督商办转变为完全商办。郑观应晚年时回首往事,感慨到“三次进入招商局时都是企业面临困难之际,而每次离开的时候都是企业重回兴旺之秋”。

郑观应认为教育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之一。他在1911年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从事教育工作,担任招商局公学住校董事,商务中学名誉董事。1921年6月14日,79岁的郑观应在上海提篮桥招商局公学宿舍病逝。

各位观众,以上就是郑观应生平展览的导赏,下一期我们将走进郑观应的家风家训,敬请关注。

图片

图片


策划、图文排版:李依薇

文字:李依薇、孙嘉茵

解说:  陈霭梨

拍摄:刘小杭

剪辑:陈燕琳

一审:张道有

二审:林华煊

三审:黄健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我们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