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爱莲倡廉 | 孙中山廉政事迹回忆录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22年06月30日 06:25
图片
图片

伟人故里荷香四溢


自古以来,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被人们广为传颂和熟知,

而孙中山先生一生

倡导的廉政思想

也为后人树立了“洁、正”丰碑

在荷花盛放的季节

请跟随孙中山先生同时代人

写下的回忆录

一起来了解

孙中山的廉政故事



故事一

图片

中山先生住在一座破旧的小楼上,经过走廊,一上楼去就是中山先生的房间。房里一张陈破的短榻,一张木板桌,三张破椅子。中山先生穿着一件棉布的和服(日本衣服),坐在短榻上,有一位广东口音的厨师正在拿午餐给他用。我留心看这位做过大总统的人吃些什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只有两片面包,一盘炸虾,总共不过值两三角钱,比我们当学生的在小馆子里吃的西餐还简单。我看他生活的俭朴才知道他人格的伟大,崇敬之意,油然而生,默默地坐在一边。

——摘自刘文典:《孙中山先生回忆片段》


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1916年在日本曾任孙中山的秘书。



故事二

图片

先生的生活非常俭朴。他家里平日有好几个人用膳,但每天菜金不超过二元。有一次唐绍仪来访,畅谈之下不觉已至中午。先生留他午饭,吩咐我去趣聚乐买了一只卤水肥鸡来待客。唐绍仪很快就把鸡吃完,还以为尚有其他肴馔。中山先生见他还在等待上菜,便说:“简慢得很,没有什么好的菜款待。”又问我说:“马湘,还有什么菜?”我答道:“厨房只有咸鱼。”先生便命拿上来。唐绍仪一边用咸鱼下饭,一边说:“我大吃习惯了。一只肥烧鹅,我一餐就可以食完,因此家里虽只有几个人,每餐菜钱便要十元啊!”

有一次,伍廷芳、伍梯云和唐绍仪几个人一起来,先生留他们吃晚饭。伍廷芳说:“我每日喜食花生、甘薯、鸡蛋和一些鲜鱼,不惯食肉,还是让我回家吃饭吧!”先生也不加以强留。

——摘自马湘:《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

马湘,广东台山人。1917至1925年任孙中山的侍从副官。孙中山逝世后担任南京中山陵园拱卫处长。



故事三

图片

上海永安公司大部分都是澳洲华侨股本,经理郭彪时常来拜候先生。有一次郭彪叫人送一件上好的毛皮大衣来,我转报先生。先生惊讶地说:“上海不算十分冷,回广东更不冷,我又不到北方去,我不受他的,你拿回去还给他吧!”我便拿着这件皮大衣,找着了郭彪,对他说:“中山先生多谢你,但皮大衣,先生不需要用,命我送还给你。”郭彪只得收下。隔两天,郭彪又来访。中山先生对他说:“永安公司生意十分好,获利甚巨,希望能够将赚得的资金拿来办工厂、办实业,并希望你们也能号召各地华侨拿出更多的资本,回国开办工厂、农场和兴办各种实业。你送给我的皮大衣,我不应收领。如果是永安公司送的,永安公司是股份生意,也不可拿股东的钱来送礼。如果是你送的,更不应该。你把这大衣卖给外国人,可以获得厚利。我的衣服是够御寒,更不需要穿这样华贵的大衣。我对你的诚意十分感谢。”

——摘自马湘:《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



故事四

图片

孙中山先生住环龙路六十三号,马伯麟、朱执信、廖仲恺和我都住这里。对门四十四号是办公的处所,也是陈少白和秘书连声海的寓所。经过两个月后,有四位华侨来见先生,出门时拉着我谈话,问我姓名,接着便说:“不是他自己的,他哪里有房子?这房子每月要付出租金六十五元。”他们齐说:“世界上只有孙中山是好人,哪里有做过惊天动地事业的人连住的房子也没有呢?我们一定要替他想办法。”他们说完之后就走了。

原来这四位归国华侨,集合了许多股本,准备在上海开化妆品工厂。他们自从见过先生后,知道先生还租房子住,便开了一个股东会议,提议拿出一笔钱购置一所像样的住宅送给先生。各股东都一致赞成,就买了莫利爱路四十六号一所住宅,一切家具陈设以及花园里的花木和网球场等都布置得很整齐美观。于是他们再来拜访先生,并说明来意。中山先生说:“送房子给我么?不可!不可!我怎能接受你们这样重的礼?”经过他们十分恳切的劝说后,先生觉得不好推辞,便从环龙路迁到这所新房子来。

——摘自马湘:《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



故事五

图片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孙先生为革命而在海外奔走的时候,始终不曾坐过头等舱。孙先生总是坐二等舱,一则节省费用,二则可以不必像坐头等舱的绅士们那样吃得华贵,穿得笔挺,可以较为随便一些。中山先生在新加坡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他到外面去玩的事情,他总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样子。

的确,中山先生的为人很值得后人效法。我认为,周总理提倡纪念中山先生,学习中山先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当隆重地纪念这位革命先驱。

——摘自陈嘉庚:《追忆孙先生》

陈嘉庚,福建同安人,侨居新加坡,中国同盟会会员。



故事六

图片

中山先生自奉非常简朴,平常总穿一身中山装,也不讲究吃;请人吃饭往往不过是四菜一汤的家常便饭。他一生都没什么积蓄。但是,他待革命同志很慷慨。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我和中山先生都在上海,有一次我到先生家去,先生从床下拉出一只箱子,打开箱盖,里面还有一些钱。他对我说:“鹤生,这些你都拿去吧!”胡汉民在旁边急着说:“你把这些都给了鹤生,自己怎么办呢?”我也知道先生的经济一样困难,不愿意要,先生说:“你们别管我,我总有办法。”于是推来推去,不得解决。后来,陈英士先生恰恰为我们借到了一笔钱,才算结束了这场相持不下的推让。

——摘自耿毅:《在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年代里》

耿毅,字鹖生,河北任县人。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保定陆军学校教员,中华民国建立时任第三军参谋长。



故事七

图片

中山先生是个十分勤勉朴素的人。他一向不是读书、写作就是讲演。他唯一的娱乐就是偶尔到白云山去游览,到乡下去同农民闲谈,就是这种消遣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的。许多人都说中山先生一生清贫,了无积蓄,但是谁知道他逝世的时候,不仅没有余财,就连在上海的那所美洲华侨捐赠的住宅都抵押出去了呢,多么伟大的革命家,多么伟大的人啊。

难道孙中山先生就没有缺点吗?假如说中山先生有任何缺点的话,我认为那就是他的过分仁慈。他竟不能想象还有人会对自己的国家犯罪。他曾经误把一些专事谋取私利的人当作了为国为民的人而加以信任。

问到我同中山先生的私人友谊,我能够说什么呢?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真正的领袖。只要稍有头脑的人,包括他的敌人在内,没有不敬佩他的正直、诚恳、伟大和才干的。我只不过是他的一个追随者而已。

——马坤:《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人、孙中山先生》

马坤(Morris Cohen),原籍波兰的犹太裔英国人,后移民到加拿大。参加兴中会,为当时兴中会中唯一的加籍会员。1911年,担任孙中山的侍卫两个月;1919年,再度担任孙中山的上校副官,直到孙中山1925年逝世,长期和孙中山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故事八

图片

上海广肇公所,产业极多,由温宗尧、刘维炽和陈兴汉三人为公所总理。他们入息甚丰,不特个人生活豪奢,而且往往巧立名目,将公款随意开支,宴会频繁。先生为了纠正他们的错误,特把他们请来谈话,指出他们各人都有很多收入,在社会上很有地位,不应滥用公款;要他们将公所的公款办几所中小学和医院,不特使在上海的广东人的子弟都有读书的机会,其他外省学生亦可一并招收;有了公医院,贫苦病人就可以得到治疗。先生并进一步对他们说:“趣聚乐一家商店就能组织工人协进会,创办一些社会服务事业,你们应该很好仿效。”不久他们就遵照先生的指示,把中小学和医院办了起来。

——摘自马湘:《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


高洁的行为总是令人景仰,孙中山先生关于廉政的言论更是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政党之发展,不在乎一时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而衰?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智能道德,即使势力薄弱,亦有发达之一日。”


“得人心的方法很多,第一是要本党现在的党员,人格高尚,行为正大。不可居心发财,想要大官;要立志牺牲,想做大事,使全国佩服,全国人都信仰。”


“其为国为公,则天下从之;其为己为私,则天下弃之。”


“革命云者,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


“现在文明进化的人类,觉悟起来,发生一种新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的。”


愿我们谨记孙中山先生的箴言,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作贡献,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摄影/刘小杭

朗读/孙  畅

编辑/佘凤英

一审/王  芬

二审/张道有

三审/林华煊


图片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