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 |
||||
一、历史文献(D) 孙氏支谱(紫金袁田) 迨孙誗公,族众曰百将公,因唐末黄巢作乱,以公才武,选为百将,引兵游于闽省,越江右之间,遂定居于虔州虔化县,即今赣州宁都是也,以功封为东平侯。苗裔定居汀州府,或居宁化县,或居雩都城内,或居本郡雩都青塘,或居安远。惟三郎士元子孙,有居广东循州。……积德昌后,生齿日繁,其子孙遂多莺迁。及我祖友松公,偕弟友义公,大明永乐年间由闽迁居广东嘉应州长乐县。迨隆庆三年,新建永安县,即惠州府永安县上镇约开基始祖也。分四房:长房祠堂¾上孙排;次房移羌仑开基另祠;三房祠堂¾上袁田;四房祠堂¾下孙排。友义公上镇约土头墩开基,同治年间祠毁,凑集友松公嗣孙合鼎建总祠。友松、友义兄弟共牌,香火永远兴旺。清光绪二年,孙见龙撰。 世系:
据陆允昌等主编:《中国孙氏世系源流》,沈阳白山出版社,1999年8月版。 孙氏族谱(中山沙边)(选录) 序 中华民族各姓氏之号称世家者,类皆有谱,盖以尊宗族,而明系统,便后人之回溯也。我沙边孙氏族谱,前人之欲修而不果者屡矣。族人之所期望于修谱者至殷,故有修谱委员会之设。余不才,何敢言此,第以前人之所未遂,今之人而复忽之,则后之来者,更不知其所由来,而无所稽考矣,于是乎黾勉以将事焉。或曰:“方今社会革新而进入大同,子犹斤斤然与言宗族事,毋乃迂腐之甚乎?”余曰:诚然。社会之演进,乃人类之所推动,人民者,国家之要素也。总理有云:“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后才是国族。”是则国家发展,必先家族而后推及于国族也明矣。中国古称文物之邦,人民家族思想最富,与凡簪缨世胄,姓氏百家,无不昭穆有序,谱传灿然。其流传于后世者,历百数十传而不坠,是殆东方之文化也。我中华民族素重家族主义,数千年来世代相传,家乘所系,由来久矣。而我沙边孙氏开族至今,二百余年,生齿日繁,房族愈众,惟族谱未修,族人皆以为憾。前清同治乙丑年间,当我族宗庙落成之会,我先皇祖荫武公,曾发起修编族谱,然因格于红、黑线之议而未成,深为可惜。余生也晚,此次冒膺修谱之重任,盖欲继我先皇祖未竟之志也。幸我族中父老领导于前,诸昆季襄助于后,遂不揣冒昧,而从事焉。讵意编印将半,适值国难开始,战祸频仍,华南告警,以致家乡沦陷,不得已遂告停版。荏苒至今,屈指已届三年矣,若长此迁延下去,诚恐印成之谱帙,行将废弃无遗。用是与用宾、凤朝诸君,筹商继续编印,共策进行。遂将遗下之谱稿,分别整齐,已印者修而辑之,未印者编而纂之。编印告成,分装四册,内分五代为一表,修至十七传为止。至十八传以下,多是壮年,有待于后之来者,故略而不修也。然开始工作以迄于今,关于调查编纂,校勘付印等工作,皆赖诸同事协力赞助,继续进行,费数年之工夫,始克勉强以蒇事。惟是年湮代远,稽考难周,挂一漏万,势所难免,略修其概,毋使数典而忘祖可也。是为序。编者干宾氏识于映雪斋,廿九年九月十五日。 乐安郡中山沙边孙氏谱系考 闲尝考宗族之有谱系,所以纪世族而明系统,昭示子孙,使有所观感而不忘也。溯我孙氏系出康叔之后,至武公惠孙为卫上卿,因以为氏焉。历周、秦、汉、晋、唐、宋、元、明,以迄于今,代有高贤,伟人辈出。武略则有武子之兵书,文才则有兴公之雅赋,埋蛇传楚国贤相之名,释经著东州大儒之号。至若勤学则孙康之映雪读书,清谈则孙楚之枕流漱石,隐居有明复之高,医学夸思邈之妙,此皆峥嵘史策,芳流千古者也。又如现代中山先生,以三民主义发扬国民革命,声威所播,薄海同钦,尤为杰出。是则我孙氏之丰功伟绩,照耀人寰者,已数千百年于兹矣。然而远溯原始,近考历朝,书厥有间,悉难叙述,惟取其有可据者而志之。粤考我孙姓,以书公为上世始祖,自书公以下,代远系繁,则有富春派、乐安派、清河派、大原派、庆源派等之别,一一未能详考。而我沙边孙氏,则系出乐安郡,乃东吴之后也,原籍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人,先世出仕粤之南雄始兴县,遂家于粤焉。宋咸淳八年,因胡妃事,与珠玑巷九十七户,挈眷南来,入籍古冈州,是为我孙氏由粤南来之始也。考我远祖世英公,为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高塘村人,在宋出任广东南雄府理刑官,署保昌县知县,遂家于粤之南雄府雍州保昌县沙水里。嗣后我恒所公,复为广州府路官,因而迁居于粤之省城华宁里。公生二子,长希文,次希武。希文公迁居顺德县熹涌乡,即元名人孙西庵公房族,公与莞伯何真公友善,其后人乃迁于东莞员头山而住焉。孙总理宗族系由东莞迁于香山翠坑乡,夷考谱传,总理即公之裔孙也。我希武公则迁居于新会县濠桥里,生三子,长弘基,次肇基,三开基。弘基公迁于开平乌石,即新兴孙尚德之房族;开基公则分居水南高州府,即广州北门外,宝剑出匣名山,孙建吾公之房族;我肇基公即绳祖之字,别号龙山,居新会潮连,生五子,仁祖、义祖、信祖分居各属;智祖随绳祖居住新会潮连;我礼祖即会泉公,迁居新会逊边,生一子曰普庵,因会城多故,由是迁居于香山城南门外和宁里而住焉,是为我中山沙边孙族之始祖也,旋徙于东镇之黎村乡。至清初顺治五年岁次丙午,我九世祖国信公,始迁于沙边乡。时忠信公则迁于蓢尾乡,其后则有长房之成信公、永业公,二房之永吉公、永隆公,相继迁来,于是忠信公亦由蓢尾迁来沙边居住,遂开大族,以迄于今,二百余年,房族愈众。若无修明之谱帙,子孙将何以知其本源乎?用是博考各房旧谱,录取顺德、新会两房所修遗帙,编而缵之。上考原始,历溯支流,虽旧谱纪载略有差异,而支派同属源流,自经此次之重加审订,博考周详,庶或正本清源于万一,而有裨于敬宗修族之资也。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秋月吉日,十九传孙干宾谨识。
中山孙氏族谱纪略 中山县原名香山县,宋以前属东莞,为香山镇,绍兴中始设县治,以五桂山有神仙花鸟及大小花园诸胜,故名香山。陈天觉量土建城,杂以铁砂,又称铁城。民国肇造,国民政府以邑人孙中山先生手创共和,功在万世,令香山县改名中山县,俾埀奕祀而资崇报。予纪孙氏族谱,因首述之县名书中山者,从今制,尊总理也。中山孙氏原籍浙江钱塘县高塘乡,宋时谏议大夫孙天球,疏讦权奸,贬为广州路推官,因家于粤,遂为粤人。景定四年甲子,年七十岁,卒于广州华宁里。生二子,长希文,次希武,后益繁衍,是为粤东孙氏之始祖,与妣梁氏合葬于广州白云山东北之原。清嘉庆七年,十五世孙,雷州徐闻县儒学教谕孙荣,重修公墓,碑曰:宋谏议大夫,广州路推官,讳天球,字汝求,号恒所,孙公之墓。集合中山、南海、佛山、新会、东莞、顺德、番禺、高要、阳春、开平、从化、东安、潮阳诸孙氏枝房,为置墓田,各房岁为一祭,每三岁一合祭,子姓济济,咸集墓所,例于重九节举行。其祭文云:“鸣呼!在昔我祖自浙来粤时,遭权奸之嫉,谪官潜隐,卜宅于兹。子孙日幸昌炽,节孝表于闾阎,忠义昭于朝野,聪颖为士,朴实为农,有工有商,世守其业,枝派流远,氏族日繁,甲第连绵,土田相望,名宗著姓,邑邑相属。”云云,语虽近夸而措词典雅,持义却正。二世祖希文,号质庵,因赘于顺德县熹涌乡关氏,遂居顺德,传至四世,为孙西庵公,公讳蕡,衍,号西庵,性警敏,于书无所不读,为诗文挥毫立就,少惊耆宿,与赵介、李德、王佐、黄哲,结诗社于南园之抗风轩,号“南园五子”。元季中原兵起,东莞伯何真保有南海,公与之善,往从之,真使掌记室。洪武改元,征南将军廖永忠至粤,公为作书请归附,曲尽诚款,永忠不戮一人。而粤东晏然者,公之力也。永忠寻征,公典教三年,庚戌,明祖昭天下设科取士,公举于乡,授工部织染局使寻,出主虹县薄,时经兵燹,十室九空,公安集劳来民,还其业。甫一载,入翰林,典籍学士宋濂乐韶凤,承旨詹同甚重,日侍帝,奏对敏便,容仪飘逸,濂辈自以为莫及也。八年,同修洪武正韵。九年,以奉常之节,监祀西川,居翰林三载,力求外补,为平原薄,无何,以事逮,系输左校版筑间,望都门讴吟为粤声,督者以闻,召至陈诗,皆忠爱语,特命释之。十一年,罢归,遨游云林中,益肆力于学问,尝和陶潜归去来辞,以写其情。十五年,召拜苏州府经历苏剧,郡难治,公区画有方,政用大和。廿二年,谪戌辽东,时都帅梅思祖,节镇三韩,素闻公名,迎置家塾,寻坐蓝党,见逮,或劝以疏,自明不答,长歌就刑,天下冤之,年五十有六。门人黎贞,时亦在戌所,解衣裹公尸,殡于安山之阳,识与不识,为文祭之,读者无不堕泪。公生平撰述甚富,有《通鉴前编纲目》七卷、《孝经集善》一卷、《理学训蒙》一卷、《西庵集》八卷、《和陶集》一卷。番禺赵绚称公,究极天人性命之理,濂洛关闽之学,为岭表儒宗。其子复为沦亡,所著散佚,仅《西庵集》为门人黎贞所编传于世族中,存公手迹只行书七律一首《过梅关·谒张曲江祠》:“提兵昔过梅关北,奉命今还梅岭东,古庙尚留朱履迹,旧题惊见碧纱笼。一天云气千山雨,万壑松声百里风,谒罢遗祠重回首,篷莱宫阙五云中。”西庵孙蕡,西庵公后,多不传。至十三世礼赞公始迁中山,居东镇涌口乡,生二子,长业千,次乐南。乐南又居左步头乡。适当明季,满胡寇边,军粮急于星火,田赋烦苛,中山海盗蜂起,乐南公避居东莞未几,明社已屋。唐王永历先后至粤监国,义师大起,号为勤王保国。东莞一隅,从者如云。乐南公尝返乡,率子弟往莞赴义,至不复来。有谓沿海绿林悉应东莞张家玉之召,因以舟载公往然,左步头因亦有后。今左步头、涌口乡,俱有孙氏子姓,称兄弟之乡。降至清乾隆中叶,左步头乡七世祖瑞英公,始迁翠坑(又称翠亨)乡,居迳仔蓢,建宗庙,辟庐墓,遂为翠坑乡之初祖。时乡中人口稀微,少壮多外出营生,计虽田舍数家,而颇见整洁,背山面海,五桂、凤凰山脉蜒蜿而下,至翠坑遂结为平坡,气象万千。瑞英公后为殿朝公、迥[逈]千公、建[连]昌公、恒辉公、敬贤公,至敬贤公,为总理之祖,盖翠坑乡八世也。敬贤公生达成公,是为总理之父。达成公年弱冠,聘同邑隔田乡杨腾辉公少女为配,归十载始生德彰公,(总理伯兄,即经商夏威夷以资财助总理革命者也),自是逾三载,长女金星生,次子德佑、次女妙西,均逾三载而次第生。未几,长女及次子俱殁。丙寅生总理,再逾五载,而季女秋绮生焉。总理生时,达成公年已五十四,杨太夫人三十九。总理幼名德明,字帝象,又字载之,后更名文,号日新,又号逸仙,三十三岁避地日本,别名中山樵,时人遂称中山先生。总理事迹,自有专传纪于国史,且其功绩已见于年谱,大彰于世,故族谱谨从略焉。呜夫!总理先世,在宋为谏议公,在明为典籍公,至明亡,有乐南公附义不返,是皆以忠节、文章、勇敢赴义闻于世。《传》曰:明德之人,其后必大予述族谱而益信已。中山孙氏,翠坑、左步头、涌口乡而外,有曰沙边者,亦为孙氏,聚族而居,子孙繁衍,以此乡为最。沙边居邑东海之滨,有高山为屏蔽,其下沿海潴为沙田,有河通至山下,土田饶沃,河之两旁,孙氏子孙居室鳞毗,无别姓杂处,户口约七百家,丁男二千余人,小学校一,学生四百余人,校舍整齐修洁,为一邑乡校之冠。年前,邑运动大会,乡校获其冠军,名振一时。乡风纯朴,百数十年间,无有为盗而犯国刑者。盖乡人饶于田产,自耕自给,余则为商,有远至美洲、澳洲、英属加拿大,兼业工商,三五年归,归则筑室、娶妇,再往,如是往来二三次。或有携其妻、子远走重洋,视同庭户,中岁以后,尽携所有归,不再往,遂优游林下,以诗书教其子孙以终老。妇女习劳苦田间,操作不让男子,虽富有之家,亦无闲居之妇,其习俗然也。民国廿八年七、八月间,敌寇中山沙边,去海口不远,当东海战线之冲,乡人受总理主义陶育,深明种族大义,男子持械随县兵以抗战,妇女则负馌前趋,或则舁伤兵,埋狄尸,不辞危苦,勇不言懈。县长张惠长、司令吴飞见之,深致嘉许,称为女丈夫,诚非过誉。沙边之孙,其远祖亦出于谏议公,谏议公生二子,长希文,赘于顺德,后迁中山,是为涌口、翠坑乡孙氏之初祖;次子希武,字立夫,号英扬,迁于新会,至五世普庵公始迁中山之藜村。清初顺治五年,以藜村地近海隅,明末清初,变乱时起,乃相地,得县东门外十五里附洋洲之边,建立屋宇,聚族而居,数十年后,遂成村落,取名沙边,至今宗庙巍峨,庠序完美,家室壮丽,蔚为望族,计十九世矣。合翠坑、左步头、沙边、大布、西桠、乌石之孙,共六乡约三千余人,惟沙边居孙氏一族,称巨乡,余均与他姓杂居,乡亦较沙边为弱。然翠坑自总理后,今有总理故乡、总理纪念学校,规模宏壮,风景宜人,中外人士游于中山者,匪不停骖驻足,此民族历史之光,又非沙边所可比拟,顾合六乡而溯源,于远祖则匪不同,咸属兄弟之乡,是为中山孙氏云。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吉日,十七传孙璞谨识。
孙总理族谱系考 先世系出金陵,其远祖元中公,在宋神宗时任枢密院使,因议王安石青苗,忤旨,谪江西,遂居以终。十五世祖常德公,为元杭州刺史,迁珠玑巷后,与莞伯何真公善,复偕子贵荣、贵华、贵绍、贵武至东莞员头山居,是为来粤之始。十四世祖贵华公,分居上沙乡。至明代,十三世祖礼赞公始迁香山县,即今称中山县者,居东镇涌口乡,生二子,长乐千,次乐南。乐千又分居左步头,寻以田赋烦苛,胥返东莞避之,会攫世变,不复来香山,然自是有后于其地。清乾隆时,七世祖瑞英公,再迁镇内翠坑乡,居迳仔蓢,建宗庙,明祀典,顾丁口甚稀,老壮多外出。未几,而室祠以圮。瑞英公以降,六世祖建[连]昌公、五世祖迥[逈]千公、四世祖殿朝公、曾祖恒辉公、祖敬贤公,父达成公娶同邑隔田杨腾辉公女,阅十载而生德彰公,自是长女金星生,次子德祐、次女妙西[茜],皆递隔三载而生。长女及次子夭。丙寅生总理,再阅五载而生季女秋绮。总理生时,达成公年五十四岁,杨太夫人年三十九岁。总理名文,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德明,字帝象,又字载之,三十三岁时避地日本,署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称焉。
孙梅景等人卖田契* 立明卖田契人孙梅景、梅占、云灿,今因无银争山米饭应用,众议愿将容窝祖遗下尝田上税四亩,土名“横坑”,出卖与人,取银应用。托中人谭恒玉引至房亲孙廷尊、逈千二人出头承买,依口酬还时价银壹拾陆两。四家允肯,五面言定,就日立契期,银一色当中交足,景、灿二人亲手接回应用。税现在本户孙通办纳。立契之日,交尊、迁[千]批耕管业,不干众人之事。此田明买明卖,不是债利准拆,并非信写等情,如有不明,系同中理明,不干买主之事。今恐无凭,立明卖契为照。 一实卖到土名横坑上税田四亩。 一开四至:东至山,西至山,南至沟,北至山。
一实接到价银壹拾陆两正。 乾隆八年十二月拾柒日 立卖契〈人〉:孙云灿押 乾隆九年七月 梅占押 十二日纳税讫 梅景押 连维押 云瑞押 亚喜押 见银作中人:谭恒玉押 翠亨孙氏祖尝账册* 土名“龙田”。每年〈田〉价艮[银]六两六。 廿六年交廿七年田价艮[银]六两六钱正。国贤交来艮[银]叁两四钱正。 廿七年交廿八年田价艮[银]六两六钱正。 廿七年息艮[银]壹两四钱正,廿八年息艮[银]壹两四钱正。 敬贤廿七年十一月十八日生到本艮[银]六两正,每两息艮[银]二分算,廿九年五月初二日收息艮[银]二两一钱三分,五年八月初一日还回本艮[银]六两正。减吉完。 廿八年十月 恒亮生到本艮[银]一两,每月息艮[银]三分算。 廿九年二月初七日,何汉辉、亚海仝[同]生到本银柒两正,每年每两息艮[银]三钱算,三十年八月廿八日收回本艮[银]叁两正,欠本银肆两,作猪仔本艮[银]一元。 三十年三月廿九日,收来息艮[银]一元。 八月廿八日收息艮[银]二两七钱八分五厘,共艮[银]三两五钱。 共十八个月。 三年正月十八日收艮[银]三两正。 咸丰四年二月初五日,收回本利艮[银]弍两六钱五分,共收来息银叁两四钱三分五厘。作减吉完。 除扣猪仔本银实收息艮[银]二两七钱二分。 廿八年交廿九年田价艮[银]六两六钱正。 廿九年交三十年份田价银六两六钱正。 三十年交元年份田价银六两六钱正。 元年交二年份田价银六两六钱正。 二年交三年份价银六两六钱正。 三年交四年份价银六两六钱正。 共期价〈银〉叁拾九两六。 廿八年十弍月廿七日 何门李氏伯润涵生到本银四两正,每两每月息艮[银]三分算。吉。 咸丰二年正月三十日收来息银弍两○八分五厘。 三年弍月十三日本利收回艮[银]柒两六钱七分五厘。 完。 实收息艮[银]五两七钱六分。 廿八年七月十二日 陆达新欠息艮[银]壹两四钱正。 将生出本艮[银]一两四钱,每月息艮[银]三分算。 咸丰元年四月初二日收艮[银]一两四钱。完。 廿六年恒有欠艮[银]壹两八钱六分,廿九年七月廿四日生到本银叁两四钱五分,又艮[银] 弍钱正。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来艮[银]一两三钱四分,实收艮[银]除扣猪仔艮[银]九钱八厘。实欠弍两六钱七分。 廿六年国贤欠艮[银]九钱六分,又欠田租谷六石正。 廿六年殿章欠艮[银]壹两三钱六分,又户丁艮[银]二元。 廿九年又四月初,生本银弍钱,息艮[银]二算。 廿六年恒彩欠户丁艮[银]一元。 廿六年敬贤欠艮[银]八钱四分。 廿四年黄三欠谷壹石五斗。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五日,陆赞车生出本银肆两正,每年共息艮[银]八钱正。 三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国贤生到本银捌两正,每月息艮[银]二分算。咸丰元年润[闰]八月二十日收艮[银]叁两六钱四分。实欠艮[银]四两三钱六分。 何汉明三十年十二月廿八日,生到本银弍两正,每年息银六钱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收息银六钱正。三年乍[作]猪仔本艮[银]一元。三年十二月已尚除猪仔本,实收息艮[银]一两○八分五厘。四年二月初九日收息艮[银]一两二钱。 廿八年 支阮士昌粮艮[银]三钱六厘。 支隔年咸鱼二斤半,钱壹百二十;肉三斤二,该三百六十五;鱼二斤二,该钱一百一十七;茨菇六斤,该钱一百○八;对纸一张半,钱二十七;虾米六两,该钱七十八;年货、酒、米、香油,该钱七百六十七。 钱伸艮[银]五五算,共该钱壹千五百八十二文,伸艮[银]八钱七分○一厘,二共支艮[银]壹两弍钱三分○一厘。 廿九年 开登[灯]支钱九十七,钱伸艮[银]五分三厘三五。 廿八年何汉明来田租谷一石。 三月十三日清明支数: 支谷一石,支肉艮[银]一元,咸鱼十六斤,该钱五百七十六;菜丝二斤,钱三二算,该钱六十四;鸭旦[蛋]十五只,钱七五算,该钱一百一十三;酒、宝、烛、炮、香、山钱、山竹茶,该钱四百四十六。 共该钱一千一百九十九,伸艮[银]六钱一分四厘九。 三月廿七日存艮[银]三两六钱二分六厘五,共支钱伸艮[银]六钱一分四厘九。 廿九年石碧坑田八分,该租谷弍石八斗。 国贤上造来谷一石四,下造来谷一石四。 廿八年何汉明迳仔蓢和[禾]亭边租谷一石,国贤交谷一石,交敬贤收。 三十年达成二月廿一日交出艮[银]一两,三十年支用。 廿九年十二月廿六日隔年猪肉二斤半,钱一一算;茨菇六斤,钱六十;大菜十斤,钱二十;虾米五两,钱六十五;鱼一斤半,钱七十二;米弍斗,钱三百二十。 共支钱九百一十二,伸钱五五算,伸艮[银]五钱一分九厘,共支银壹两○一钱九分一厘。 支阮仕昌粮艮[银]三钱七分, 支山门粮钱一百, 一支廿八年上帝庙收田亩该艮[银]壹钱四分。 三十年二月廿三日,清明开列: 一支开灯钱三百二十八;一支肉十六斤,钱一一算,该钱一千七百六十;一支咸鱼一十八斤,钱三四算,该钱六百一十二;一支鸭旦[蛋]十五只,钱八算,该钱一百二十;一支菜丝二斤,钱三二算,该钱六十四;一支安茶钱一十;一支男孙利试钱四十;支谷壹石正;一支山门粮钱一百,伸银五分二厘;一支恒有捉[作]猪仔艮[银]三钱三分。 共支钱伸银五百二十,伸艮[银]壹两九钱六分九厘。 三十年石碧坑田上造来却[脚]谷一石二斗,下造来谷八斗。 一支阮士昌粮艮[银]三钱六分;一支十二月隔年;一支肉三斤,钱三百;一支咸鱼一斤十两,钱七十八;一支唐[塘]鱼钱五十六;一支茨菇十斤,钱一百一十;一支虾米四两,钱五十六;一支大菜十斤,钱二十;十支生油二两,钱一十一;一支米二斗,钱三百;一支信利货酒,该钱九百三十一。
钱伸艮[银]五五算,共支银八钱七分二厘。 咸丰元年开列: 一支开灯钱二百八十五;一支清明肉艮[银]一两;一支咸鱼十五斤,钱七百二十;一支鸭旦[蛋]二十只,钱一百六十;一支菜干一斤,钱三十六;一支礼饼十斤,钱三百八十;一支宝烛、香、酒,该钱三百八十;一支米谷一石;支山门粮钱一百;一支阮士昌粮艮[银]三钱六分;一支隔年肉二斤半,钱二百五十;一支唐[塘]鱼一斤四两,钱六十二;一支虾米四两,钱六十;一支咸鱼一斤,钱六十四;一支米一斗五,钱二百二十五;一支大菜十斤,钱二十;一支茨菇五斤,钱六十;一支信利货钱七百;支生油四两,钱二十;一支芒盐钱二十六。 国贤上造、下造共收来谷二石五斗,二共支钱三千五百四十八,钱伸艮[银]五五算,共伸艮[银]壹两九钱五分一厘四。肉银一两,又粮银三钱六分。 通共支艮[银]叁两叁钱一分一厘四。 二年正月初八日,支开灯钱二百四十。 三月清明:〈支〉猪肉艮[银]壹两○七分五厘,鸭旦[蛋]钱八十文,饼钱壹百九十文,菜丝钱八十四文,咸鱼钱八百文,宝烛、香、炮、酒钱四百六十八文,又二月十五生油半,钱五十六,五月支打坡钱弍百八十文,支山门粮艮[银]钱一百文,咸丰二年支阮士昌粮艮[银]三钱六分。共钱二千二百九十八,伸〈银〉五五算,艮[银]壹两弍钱六分三厘九。 共肉艮[银]、粮艮[银]共支弍两六钱九分八厘九。 二年五月收来尊号买枯树艮[银]三钱八分,四年支出用。 国贤上糙[造]来谷一石九斗,内支缉联谷五斗,实收来谷一石四斗。 业贤上糙[造]来谷一石, 国贤下糙[造]来谷九官斗。 十二月廿七,〈支〉隔年肉三斤,一四四算,钱四百三十二;咸鱼二斤,六四算,钱一百二十八;茨菇六斤,一六算,钱九十六;虾米二两,钱三十二;菜十斤,七算,钱七十;白米二斗,二算,钱四百;信利店货钱四百六十八。正月十八日交钱。塘鱼二斤,六四算,钱一百二十八。 共支钱一千七百五十四,五五算,伸艮[银]九钱六分四厘七。 三年二月廿七清明〈支〉数: 肉艮[银]壹两,男孙利试钱四十文,咸鱼二十斤,四五算,钱一千,酒、宝、香、烛、炮钱四百六十四,鸭旦[蛋]钱九十文,菜丝钱七十文,一支阮仕昌粮艮[银]三钱六分,一支山门粮钱一百。 共支钱一千七百六十四,伸艮[银]九钱七分○二厘。 共支艮[银] 弍两三钱三分○二厘。 十二月廿八日隔年开列: 一五算,十三块,钱六十五;肉四斤,一三六算,该钱五百四十;三头支花红四对,钱三十二;唐[塘]鱼二斤,钱一百一十二;字方一对,钱二十;茨菇十斤,钱一百三十;米弍斗,钱三百七十;生油一斤,钱八十四;鞭炮一百头,钱四十四;酒三并[瓶],钱五十四; 双九一对,钱九;古宝四十,钱一十二。 一共该钱一千四百七十八,伸艮[银]五五算,八钱一分二厘九。 三年国贤来谷二石。 四年三月初八日清明开列: 一支肉艮[银]弍元;一支米谷壹石;一支咸鱼二十斤,钱四四算,该八百八十;一支宝烛钱五百;一支男孙利试[是]四十。 共支钱七百八十一,伸艮[银]五五算,四钱二分九厘五五。 共支壹两八钱五分九厘五五。 咸丰四年三月已尚存粗谷八石壹斗,伸艮[银]三两六钱正。 收来期价银叁拾九两六钱正, 共收来银弍拾陆两四钱二分三厘。 实收来外艮[银]息艮[银]
弍拾壹两八钱○三厘。 共生出本银弍拾○两弍钱三分。 共支银壹拾柒六钱六分一厘。 尊贤交来长银弍拾叁两五钱一分三厘。 通共存银肆拾叁两柒钱四分三厘。 七月十五交出银弍拾叁两五钱一分,达成手收入。 上帝庙粮艮[银]一两三钱八分, 仁辉粮艮[银]五钱四分, 启焕粮艮[银]六钱, 学伦粮艮[银]四钱二分, 达勋粮艮[银]三钱, 启章粮钱一百四十, 业勋粮钱三十,欠钱六十, 伦车粮钱一百,欠二百, 亨美松文粮钱一百,欠一百,清吉。 隔田耀红粮艮[银]四钱二分, 礼中粮艮[银]三分, 官英粮钱二十,欠钱二十, 元勋粮钱五十, 尧勋粮钱五十, 建南粮钱二十, 亚成粮钱二十, 麦才粮钱三十,欠三年,钱六十, 西坑许元德粮钱二十,欠钱一百二十。 年年召[照]实征纳无差。 廿九年来汉山田租谷一石,廿七、八年份, 达成收扣租谷五斗,廿九年份。 早廿五年存下艮[银]六钱,交国贤手收。
*
该契约原由孙妙茜保存,由其后人捐献本馆。原文无标点。 * 该帐册原由孙妙茜保存,由其后人捐献本馆。帐册封面原题“道光廿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记部[簿]”,左上角和左下角分别写有“乐安堂号”和“仕合号”字样,内文主要记载翠亨孙氏祖尝的收支情况,先后涉及翠亨孙氏“殿”字派、“恒”字派、“贤”字派、“成”字派四代,记载中的敬贤、达成是孙中山的祖父和父亲。原文无标点,《翠亨孙氏祖尝帐册》的名称是编者酌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