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日报》报人孙中山故居喜获珍贵史料

首页 > 馆务公开 > 媒体关注

《光华日报》报人孙中山故居喜获珍贵史料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6年10月24日


    从1910年创刊到2006年,《光华日报》走过了一条近百年崎岖坎坷的文化征程……96年前,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的孙中山先生在马来西亚槟城创办了一份华文报纸——《光华日报》。2006年,96岁的她以其日发行量十万份的旺盛生命力,带着“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民营华文报纸”之头衔,将迈向百岁生日。
    这份以“光我华夏”命名,跨过了两个世纪的报纸是北马第一大的华文报。为了庆祝它的百年华诞,报社四处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昨天,我市孙中山纪念馆赠送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给前来寻宝的光华日报人。


    为革命而生


  1910年12月20日,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汪精卫等人在马来西亚槟城创办了《光华日报》。创办初期,《光华日报》是中国革命党在马来西亚最重要的机关报。在血雨腥风的革命中,它担负起号召海内外华人大团结,推翻封建社会的使命。当时,《光华日报》的诞生犹如一支站在南洋最前线的义勇军,支持中国民主改革运动和抗日救国运动。
  《光华日报》创刊之初,每天出版2大张。最初全部采用4号长行编排,社论、电讯、新闻、广告一律采用4号字,重要启事排在最前头。在孙中山先生的感召之下,该报吸引了愈来愈多追求新文化、新知识的读者。这里不仅是同盟会在南洋的重要宣传机关,而且一度是指挥革命的阵地,成了同盟会的人才集结地、信息联络点、物资转运站。


    为革命而战


  《光华日报》创刊第二年,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满清专制政府。光华这份有着特殊任务的民主喉舌继续在槟榔屿肩负着任重道远的文化薪传使命。其间,《光华日报》几经沧桑:1927年中国济南发生五卅惨案,光华号召反日,被当局勒令停刊;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光华日报以大无畏精神,号召华侨献捐支持南侨筹赈会,同时以身作则,全体职员捐献一个月薪水。当年筹款抗日,槟榔屿居马来西亚之首,这其中,《光华日报》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推波助澜角色;1941年,日本侵占槟岛,站在文化战场最前线抗日的《光华日报》首当其冲,报社董事及新闻工作者积极抗日,《光华日报》成了日军占领前最畅销的一份华文日报;槟岛沦陷后,光华董事及员工成了日军通缉的对象。走避不及的光华人皆遭日军逮捕,壮烈牺牲。直到日本投降后,停刊了4年多的《光华日报》才得以复刊。


    “光华”的新生


  上世纪60年代末,红色思潮风起云涌。《光华日报》再度面临一场大考验,营业欠佳。当时的主事者骆文秀无奈之下卖掉了另一份英文报纸《星报》,重振《光华日报》,《光华日报》因为其和孙中山先生的渊源,成为当地华人无法割舍的文化资产,无论多么艰苦,槟城华人都要将之保留下来。
  1975年3月,报社在编采内容及业务促销方面大肆改革。在这阶段,光华实施了第一及第二次版,尽快地把最新的资讯送到北马一带的城乡。在新闻报导和舆论方面,坚守不偏不倚,反映国家政策和大众意见,以服务广大读者为宗旨。1998年7月7日,光华获得了认可:马来西亚庆祝100周年纪念之际,颁发“历史最悠久注册公司及业务蓬勃荣誉奖”给该国5家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光华日报》是其中之一。


    珍贵的百年献礼


  经过时代的颠簸和历史的动荡,尤其是在日军占领槟城时期,由于《光华日报》的抗日言论,日军占领报社,将印刷机用来印刷钞票,而民间亦无人敢收藏《光华日报》。此后,所有资产及珍贵资料损失殆尽,如今保存最早的资料是报社1947年出版的一份周年纪念册,上面有孙中山和王云五等人的题字和信件。然而,那些曾凝结革命人士心血和热情的报纸已随战火灰飞烟灭。只保留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的报纸。
  今年1月,《光华日报》董事骆南辉、总经理李兴前、总编辑丁玉珍应香港《文汇报》之邀,到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来缅怀伟人,追寻历史。在孙中山故居,令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了该处珍藏有《光华日报》1911年8月23日的一份头版影印报纸。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份《光华日报》了。
  泛黄的纸张记录了当时报人的办报方式和风格。和现在的横排、简体的《光华日报》不同,这份“新闻纸第二百七十四号”采用的是繁体、直排。虽然报头、字体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是丁玉珍依然觉得“非常亲切”。这份报纸最大的特色便是广告占了大部分篇幅,除了报头、告白、定价之外,刊登了4条广告。骆南辉笑称,由此可见,当时的报人经营理念比我们都先进。
  这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礼物让《光华日报》“寻宝团”的团员们如获至宝。丁玉珍说:“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第一次见到时,我们都非常兴奋,连忙用手机拍下这份珍贵的史料。而且,这份礼物是在孙中山故居发现的,意义非同一般。”总经理李兴前小心接过影印的报纸,叮嘱丁玉珍收藏好这份来自孙中山先生故乡的珍贵礼物。

    



上一篇: 超越时空的怀念——纪念孙中山活动回顾
下一篇: 孙中山故居“背海朝山”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