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澄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革命团体中和堂,同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入广东法政学堂学习,与朱执信、陈炯明来往密切。翌年十一月十四日(1908年12月17日),与朱执信、赵声等联络谭馥、严国丰等拟发动广州防营起义,事泄失败。宣统三年三月,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广东参与组织北伐军,任兵站总监。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广东官银钱局总办。民国2年(1913)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二次革命”期间,奉孙命说陈炯明起兵讨袁。后往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民国3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任《民国》杂志编辑。为倒袁赴南洋筹款。护国战争起,在广东各地策动军队起义,均遭失败。民国5年国会恢复,入京复任议员。民国6年,孙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任为财政部次长,奉孙命组织潮梅军讨伐莫擎宇。后任两广盐运使。民国11年,奉孙命,任大总统特派员,策动桂军、滇军讨伐陈炯明,并进行瓦解粤军的工作。后出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国立广东高等师范校长。筹备成立国立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并任第一任校长。民国13年(1924)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执会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长。对孙中山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持反对态度。民国14年初奉命由粤赴京,是孙中山遗嘱签证人之一。1954年在台北病故。著有《中国国民党史稿》、《回顾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