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李烈钧 |
生卒年月: | 1882~1946 |
字: | 协和 |
号: | |
籍贯: | 江西武宁 |
生平: | 原名烈训,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任江西新军管带,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等职。在学堂和军队中宣传反清革命。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时,正在江西,联络九江新军起义,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水陆军总司令。旋率船队援安庆,被推为安徽都督。后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司令,西援武昌。南北和议之后,回江西任都督。民国元年(1912)10月,邀孙中山莅临南昌巡视。民国2年(1913)3月,孙中山派人与其联络发动反袁。参与通电反对善后借款,6月9日被袁世凯下令免除江西都督。旋赴上海面见孙中山,奉孙令,返江西起兵,任讨袁军总司令,在湖口首揭反袁义旗。 “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旋赴欧洲。不赞成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党,参与成立欧事研究会。针对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主张“暂停革命”,“一致对外”。 民国4年(1915)12月,奉孙命,赴云南参加讨袁护国,与蔡锷、唐继尧发表《讨袁宣言》,宣告云南独立,任第二军总司令,出兵两广,在百色、源潭两次战役中击败袁世凯派来的龙觐光军。其部成为后来孙南下护法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国6年(1917),动员旅沪国会议员赴粤,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被任命为军政府参谋总长,参与护法各省联合会。掌驻粤滇军,率军迎战退踞琼崖的龙济光部,又率军北伐。民国8年3月,孙复函劝其打消引退意念。民国9年,代表孙中山赴重庆,筹备召开国会、组织军政府等事宜。后粤军驱桂军,国会迁广州。孙回广州后,李仍被任为参谋总长,奉命率部击溃桂系沈鸿英部,占据桂林。孙抵桂林,成立北伐军大本营,李任大本营参谋总长。转移至韶关北伐后,受任为北伐军第一军总司令,积极准备北伐,前锋部队曾达江西吉安。后因陈炯明部将叶举在广州围攻总统府,奉孙电令回粤讨陈。民国12年2月,孙重返广州,再建大元帅府,李仍任参谋总长。后奉孙命,兼任闽赣边防督办。11月,辅佐孙打败反扑广州的陈炯明军。 在民国13年(1924)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推荐蒋介石任新成立的黄埔军官学校校长。10月,奉孙特派前往日本联络朝野人士,发起亚洲大同盟。11月应召回国,随孙北上。复奉孙命南下部署北伐军事。孙逝世后,参与主办丧事。 民国35年(1946)在重庆病故。著有《孙大元帅戡乱记》,曾经孙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