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 原名伯循,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谒见孙中山,经康心孚介绍加入同盟会,被孙授以“长江大都督”名义,负责中部革命事务。次年回国,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宣传反清革命。宣统三年(1911)九月,《民立报》刊出孙中山发出的国是主张及对该报中英文题词,对孙中山回国发表评论,称“兆众一志,全体欢迎”。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与胡汉民等陪同孙中山赴南京就职,被任为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民国2年(1913)宋教仁被刺后,致力于“二次革命”。民国6年5月,在沪向孙建议,革命自北方着手,以突破北洋军阀之阵营。翌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抗击北洋军阀进攻,坚持苦战四年,多次受到孙勖勉。民国8年南北议和,孙中山嘱胡汉民以陕西停火为首要条件,以解其困。民国11年(1922)5月,被孙委为讨贼军西北第一路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招旧部樊钟秀间道赴粤,以解广州之围。民国12年1月23日,被孙委为国民党本部参议。26日,奉命赴津联络段祺瑞反曹(锟)吴(佩孚)直系。3月14日,返穗复命,即留广州,赞襄孙中山。民国13年(1924)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是月10日,在《东方杂志》发表《国民党与共产党》长文,批驳国民党右派的反共言行,维护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11月22日,自沪入京。翌年初,与李大钊、陈友仁、吴稚晖、李石曾等人被孙中山委为北京政治委员会委员,处理党务。旋奉命赴东北会晤张作霖。后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军联军驻陕西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监察院长等职。1964年在台北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