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人官员所折射出的中山城市文化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一位文人官员所折射出的中山城市文化

    回荡在中山老街的木屐声,曾经给多少中山人留下难忘的人生回忆?黄定光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山作家,站在麻石古道上,说着他的记忆、感受和思考。近日,他的一部充满本土文化气息的散文集《木屐声声》正式在博雅书店上架。在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为其举办的新书沙龙上,黄定光与市文化界人士及媒体进行了交流。

    记者:从1994年在 《南方日报》 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您用文字记述着人生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糅进自己的所思,组成了这有特色的文字。85 篇短文,有故事,有随笔,有游记,还有夜谈式的小品。作为一位行政官员,您是如何在繁忙的公务中从事写作的?
    黄定光: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喜欢思考,以读书为乐。从1994年开始,我就为 《南方日报》的一个栏目写稿 。 《木屐声声》这本书就是收集了我1994 年至2007 年间所写的散文、随笔、杂文,共分 “故乡风情 ”、 “神州巡礼 ”、 “域外掠影 ”、 “生活琐忆 ”、 “谈天说地”五辑。因为工作忙,我写作一般都是在晚上或者中午。写作对我来说,除了是一种爱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兄弟姐妹多,小时候,家里穷,连读小学的学费都交不起,是政府的资助,我才有了今天。我要用笔写下来,写下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同时要以自己的行动去鼓励和支持现在的贫困生,教他们学会坚强,学会发奋。

    记者:外婆家的豆腐巷,豆腐巷里的乡亲,猪公、三婶,孩提时的梦,月秀山、扒沙街…… 不见了麻石古道, 不见了青砖瓦房, 不见趟笼门,不见那湾青瓦房后的水塘,木屐声已成绝响; 取而代之的是…… 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 都会有一种很 “真”的感觉,书中没有华丽的文字,没有雕琢的痕迹, 很朴实,自然随性, 给人满目春风的感觉。 请问, 您当初写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又是如何定位自己的读者群的?
    黄定光:我这本书主要面对三种人:一是不了解中山的人。因为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感觉这片土地是那么的神奇:浓郁的水乡风情,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在中国近代史上经历的辉煌,这些都收纳在我的作品之中,形成了富有 “中山”特色的基调。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中山、喜欢中山,将来一起发展中山。二是中山人,中山人不等于了解中山的事情。假如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家乡,又怎会爱上自己的家乡?三是孩子们。我们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让孩子们了解过去,是为了不让孩子们淡忘历史,并最终自觉地参与到保护和抢救传统文化的队伍之中。所以,我的写作语言也因此尽量避免了华丽的词藻,多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过去。

    记者:您如何看待被别人称作 “文人官员”,以及官员出书的?
    黄定光: “文人官员”完全是一种中性的说法,既无褒义,也无贬义,没有什么好顾虑的。官员作家在我国历史上非常多,古代做了举人做了进士就是要做官,所以那些人有文化,都能写文章,比如唐宋八大家几乎都是官员。所以关于官员写作者并不稀奇。社会上往往是从名从利的角度来看的,但我认为这体现了官员的一种文化追求,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只要能在质量上有保障,出发点很纯洁,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我个人都非常赞同、鼓励官员出书。官员带头出书,或多或少都会对城市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来源:中山日报 2008-10-29 记者:赵伟  



上一篇: 139文化街区孙文路博物馆群项目获批
下一篇: 30年巨变:中山百业兴盛百姓安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