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个世纪80年代,走在中山街头,你很难听到普通话;而如今,土生土长的中山人的普通话说得是溜溜顺。”昨日下午,市社科联与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谈体会,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畅谈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
“改革开放越向前推进,人民所得到的实惠就越多。有一件事情令我感慨:有一年我因病住院,隔壁病床上一位家庭困难的农民对我说,如果农村也像城镇职工那样有医疗保险就好了,那时这种想法似乎有点异想天开。可几年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已遍地开花。”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赵崧材感叹。“改革开放让人们富裕起来了,改革开放前,国家不准民间收藏,改革开放初,人们用来搞收藏的钱不多,而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山民间收藏在全省、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中山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余乃刚说。
不仅有身边的生活细节,还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我进市档案馆工作时,档案馆只有8个员工,200多平方米的场所,几千卷档案,而如今,中山市档案馆已经是国家二级档案馆。”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的市档案馆副馆长高小兵感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山高等学校数量从无到有,从一所发展到如今的六所高校……”立足本行,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绪荣感叹高校发展。
昨日下午,市社科联与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座谈会。与会者结合改革开放 30 年来,发生在身边的真切体会和感受,摆事实,谈体会,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畅谈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座谈会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和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委员、中山日报执行常务副总编辑郑万里主持。
城市发展:理性、创新、均衡
刘秀莲(中山政协港澳台侨和文史工委主任):总结中山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历程,创造出的奇迹,可以用六个字概括:理性、创新、均衡。理性是前提,创新是动力,均衡是结果。理性是中山人的特点,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30年来一直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往前发展着。创新是中山人的秉性,包括经济体制、干部评价体系、社会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创新。1998年中山形成了以工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创新,公有资本不再与民争利,政府不再做“运动员”,而是专心做好“裁判员”和“服务员”,这一点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均衡是发展的结果,体现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保障等方面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山在城乡均衡发展方面做得特别好,多年来一直注意扶持欠发达镇区发展,调整财政专业结构,重点投向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促进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目前中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只有1.9:1,而全国的比例为3.3:1,社会保障制度已覆盖城乡,城乡人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很多地区。
人居生活:改革开放让市民得到越来越多实惠
赵崧材(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改革开放越向前推进,人民所得到的实惠就越多。有一件事情令我颇有感慨:有一年我因病住院,隔壁病床上一位家庭困难的农民对我说,如果农村也像城镇职工那样有医疗保险就好了,那时这种想法几乎是有点异想天开。可是几年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已遍地开花,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余乃刚(中山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改革开放让人们富裕起来了,今天中山民间收藏已在全省、全国响当当,收藏家多了,藏品的价值进一步提高。2001年成立市古陶瓷研究会,2006年该会举办的 “2006全国民间古陶瓷藏品联展——宋辽金元瓷”得到了全国各地专家的高度评价。国家级艺术期刊《艺术市场》杂志评价说:“这大概也是国内陶瓷界官方研究机构与民间收藏机构第一次完整地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合。”
城市建设:30年前的中山颜容,再也难见到
邓中生(市建设局副调研员):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在中山工作已经40年,见证了中山城市建设和城市面貌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如今,你很难见到30年前的中山颜容!改革开放前,中山是一个农业县,全县只有十几万人。当时,岐江河两岸还可见到一间间水上人家居住的简陋的小木屋,有近万户市民人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至2007年,全市共有各类政策性保障住房7.8万平方米,市场化供应商品住宅3200多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目前,中山的市域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供水设施功能齐全,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公园绿地广泛覆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村村通公交,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宽带网络。
高小兵 (市档案局副局长、市档案馆副馆长):我进档案馆工作时,档案馆只有8个员工,200多平方米的场所。改革开放以来,市档案馆跨上了“四个台阶”实现了”三个突破“,即实现省二级档案馆、省一级档案馆、省特级档案馆到国家二级档案馆的“四级跳”;档案收集突破自身局限,从中山市区延伸到国内国外;档案管理手段突破传统束缚,从手工管理发展到电子计算机管理;档案利用服务范围突破时空限制,从馆内拓展到馆外,从机关拓展到社会大众。
教育发展:30年,中山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
马绪荣(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山高等教育创造奇迹、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高等学校数量、学生规模、办学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办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办学理念的创新,目前,中山的高校都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劳汉生(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从1993年到中山工作至今,我深深感到,在中山从事教育的确是非常幸福的。我有种感觉,中山的教师节不仅仅是9月10日这一天,而是从8月底到9月中旬一直在过教师节,感受得到市领导对教师们的深切关心。
蔡惠京(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26年来,中山电大为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适应基层需要的高等专门人才。目前,全社会已经共同认识到电大的核心价值:对社会来说,是平民进步的阶梯;对学习者来说,是充实自我、增强人生旅程动力的补给站。
社科学术:氛围日趋活跃,凸显出一座城市的内涵
张冠华(前市社科联主席):改革开放30年来,中山的经济社会事业一日千里,成就辉煌。首先是社科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去年底,全市社科学术队伍已发展到30个,实际会员已达5000人以上。二是现在社会上社科学术研究蔚然成风,每年都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获得了大量调研成果。三是社科组织领导机构日趋完善。四是社科学术研究经费有了坚强的保证。
李懋(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副教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辉煌历程,中山社科理论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围绕“孙中山研究”,凸显了中山的城市地位和影响力,形成了一批有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二是汇聚了一大批中山的社科研究人才,成为了中山社科理论界“学者之家”。三是搭建了中山社科理论界研究交流的学术平台。四是为中山改革开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五是活跃了中山的人文社科氛围,体现中山社科理论界的价值所在。
纵览:巨变背后是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尹绪忠(市社科联主席):
30年来,我的感受是感谢!感谢!再感谢!第一,感谢这个时代,第二,感谢这个地方,第三,感谢这里的人民。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绝对不会从一个祖祖辈辈耕种的山沟里走到今天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从学校到广东,到阳江、来中山,可以说,我是一路考过来的。也正是遇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我才有这样的机会。
周萍(市社科联副主席):在改革开放30年中,中山逐渐形成了它独有的城市文化,可以用我们常提到的八个字来概括:博爱、和谐、包容、创新。说到博爱,不得不提到中山的志愿者们,据统计,中山如今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志愿者,他们已成为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敢为天下先”早就是中山人的主流文化性格。中山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特别强,以乐容天下的胸怀去吸纳普天下的思想、理念、人才、资金、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郑万里(中山日报执行常务副总编辑):30年的巨变,核心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生产,从外观到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变化体现了中山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30年来,最深刻的是人的变化。人们从维持生活到享受生活,从向往现代化到享受现代化,从消磨人生到塑造人生,都经历了一个灿烂的历程。马克思说,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句名言在中山30年的发展中得到了证实。
新兴行业:生动地阐释着“适宜创业”的环境
涂文灿 (中山市企业投资与管理咨询协会会长、中山市卓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什么是“管理咨询”?在十年前,我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它有了广泛的认识。改革开放30周年,中山的管理咨询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乱到逐步规范;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策划运筹、萌芽成长、快速增长和规范整合五个阶段。目前,中山有4人获得了国家管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2006年《中山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中介服务业组织与政府部门脱钩,鼓励和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这为中山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7年11月28日,中山市企业投资与管理咨询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山管理咨询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山的企业对咨询业的态度也由过去的排斥到接受,再到现在的依赖。
来源:中山日报 2008-10-30 记者:赵伟、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