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孙中山纪念周活动将于11月12至17日举行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2008年孙中山纪念周活动将于11月12至17日举行

    ■亮点一:丰富活动向市民生动阐释孙中山形象
    ■亮点二:孙中山史迹径再现,由“孙中山之旅”到“三大伟人故里游”
    ■亮点三:《 中山路》、《中山装》,孙中山资源深入发掘代表成果首次亮相
    ■亮点四:博士论道学者开讲,学术成果大众化    

    中山,既是一座以伟人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城市,更是一座与伟人精神、血脉相通的城市。孙中山是这座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孙中山文化是中山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城市品牌和精神财富。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把“孙中山文化工程”列为建设文化名城的“八大文化工程”之首,把做深、做透、做活孙中山文化,作为今年建设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让孙中山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的第二个孙中山纪念周将于本月12日开幕。

    时隔一年,第二个孙中山纪念周又将于本月12日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幕了。深情缅怀一代伟人、深入挖掘伟人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人文资源,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与第一个孙中山纪念周相比,今年的孙中山纪念周活动形式将更活、内容更丰富、研究利用层次将更高,亮点纷呈。

亮点一:丰富活动向市民生动阐释孙中山形象

    回顾过去,一年多来,我市对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专门制定了工作台账。注重增强孙中山纪念周的文化要素、对国家5A 级孙中山故居旅游度假区进行推介、注重加强孙中山研究的激励机制、在国内著名高校首设孙中山研究奖学金、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名人故居建设考察活动……10多个大项,40多个子项,涉及全市20多个部门和镇区,让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进一步深入。
    孙中山史迹径建设工程揭幕、电视片《中山路》首播、《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首发……正如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明确说的 “今年的纪念周活动档次要更高,内容要更加丰富”,今年的孙中山纪念周活动除了有常规的敬献花篮仪式、成人宣誓仪式、“孙中山之旅”活动等内容外,孙中山研究奖学金将诞生,孙中山史迹径正式奠基,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成果展正式和市民见面。期间,孙中山精神将走进课堂,孙中山名言将成为书法比赛的内容,以“孙中山的名义”进行诗歌散文创作大赛。且与会人数有更大突破,港澳孙中山研究机构有关人士、夏威夷孙中山基金会,还有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等代表届时都会莅临现场。今年的纪念周,与第一个纪念周相比,推出了很多高品位的学术交流活动,大策划、大手笔必定会带来大影响。“孙中山与中国社会”博士论坛、“中国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游”研讨会、中山大讲堂“孙中山的强国梦”、孙中山史迹径建设工程揭牌等是其中的几大重头戏,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活动将把隶属于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 “八大文化工程”之一的“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推向高潮。

亮点二:孙中山史迹径再现,由“孙中山之旅”到“三大伟人故里游”

    中山拥有众多以孙中山命名及其有关的道路和纪念地,如中山路、孙文路、逸仙路、民权路、民生路和民族路,还有孙中山故居、中山城、孙文西路步行街和孙文纪念公园等风景名胜。记者日前获悉,中山市旅游部门将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地进行整合,并统一以“孙中山之旅”对外进行全面推介。此条线路整合包装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孙中山纪念地,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孙中山史迹径。纪念周开幕当天,将举行孙中山史迹径建设工程揭幕仪式。
    孙中山史迹径从岐江河边到西山寺脚下连续分布,包括天字码头、香山商会、日昇银铺、中西药局、海外同志社及宋庆龄题“中山纪念图书馆”牌坊共5个景点,一期工程拟投资100万元。目前,工程建设已在中山市建设局大堂公示完毕。
    今年10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名人故居建设考察,主动约访韶山、广安,提出尝试建立“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故里联动机制”,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11月14日,“共同打造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故里精品线路”研讨会将在我市香格里拉酒店举行。

亮点三:《中山路》、《中山装》,孙中山资源深入发掘代表成果首次亮相

    中山路、中山装已成为一个时代情感符号的外在标识,中山装的生命力顽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久盛不衰,被很多海外华人当作是“国服”。中山路遍布全国,起因正是缘于人们对一代伟人的崇拜和敬仰。专题片《中山路》、丛书《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是盛开在“孙中山纪念周”的两朵奇葩,也是我市推行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结出的两颗硕果。
    《中山路》由中山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将于12日至16日于中山电视综合频道播出1至 4集。该纪录片以“中山路”为线索,反应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实践精神。《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丛书将于13日下午在南朗镇政府举行首发仪式。
    “可以说,孙中山文化并不只存在于故纸堆中,而是生动地融入了当今社会。通过丰富多彩和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手段,才能把孙中山思想变为中山市民内在的精神动力。”市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杨海认为,“应把孙中山精神作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形成一个以孙中山文化为内容的产业链。《中山路》、《中山装》是其代表作。”

亮点四:博士论道学者开讲 学术成果大众化

    孙中山思想作为显学,其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成果也丰硕累累。全国各高等学府如今对孙中山的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今年的孙中山纪念周期间,国内外著名学者将齐聚一堂 “中山论道”,共同探讨“孙中山与中国社会”,与会者均为在孙中山研究方面成果卓著的高校博士,此次博士论坛将从13日下午持续到14日下午。
    中山大讲堂也将于17日请来知名学者主讲 “孙中山的强国梦”,广大市民们可与学者分享其学术成果,近距离地认识一个鲜明立体的“孙中山”。市委党校的有关专家认为,孙中山思想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不仅提升了大众文化的社会地位,而且使精英文化回归到人本需求。这是孙中山为不分种族、不同政见的绝大多数人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研究和宣传孙中山,就是要秉承孙中山先生的文化品质,注意把学术成果大众化,让孙中山精神在构建“三个适宜”和谐中山的今天焕发出新的光彩。

亮点五:孙中山精神进课堂

    14日下午,“孙中山精神进课堂”专题报告将在市一中举行,主要介绍我市近年来在校园普及宣传孙中山思想的事迹和成果。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教育部门加强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三个结合。三条途径:一是发挥课堂教学的途径,编写乡土教材,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孙中山事迹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现在已经编好了适合小学和初中生的乡土教材《乡土中山》,现在正在编写一本适合高中生的乡土教材《阅读中山》。二是依托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组织学生到故居纪念馆参观学习。三是利用各种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孙中山事迹及孙中山精神。三个结合是:要把学习孙中山的斗争史同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结合起来,把学习孙中山爱国主义精神同中山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学习孙中山的伟大品德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结合起来。

【专家访谈】纪念周拓宽了孙中山研究的平台
 ——市孙中山研究协会副会长、教授、市文联主席胡波谈2008年孙中山纪念周

    记者:今年已是第二个孙中山纪念周了,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您认为今年的孙中山纪念周有哪些特点?
    胡波: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孙中山纪念周特点鲜明,亮点突出,孙中山纪念周更有深度了。在孙中山文化的挖掘上,我认为,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主要表现有:一个就是对中山装资源的挖掘,一个就是电视片《中山路》的拍摄。孙中山纪念周更加实在。这次纪念周的内容涉及更广,既有孙中山文化物质层面的东西,如孙中山史迹径的奠基规划,也有精神层面的,如孙中山精神进校园。纪念周的面已从中山这一个点拓广到了全省、全国、全世界,涉及的孙中山文化广了,联系面进一步拓宽,活动层面更广,真正体现了文化名城建设的全员动员、参与状态。这次纪念周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有了新的突破。如三大伟人故里行,就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种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突出文化资源,资源整合进一步显示出来。

    记者:作为一个孙中山研究者,您认为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对孙中山的研究有什么推动作用?
    胡波:首先是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解孙中山先生。过去,我们只是一种礼节性、纪念性的活动,孙中山纪念周为学术研究拓宽了空间。其中包括了怎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去评价孙中山,如何看待孙中山的部分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体现。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为我市的孙中山研究,乃至全国、全世界的孙中山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说句实话,近几年来,全国对孙中山的研究相对平静了点。通过中山市的这种推动,使人们重新认识孙中山,对历史重新考量。另外在资料的收集、准备、挖掘,学术观点的碰撞等方面都很有帮助,在当代学术多元化的状况下,从而推动了孙中山的研究。让孙中山研究进一步落到实处,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孙中山思想在现在有何意义,并及时将孙中山思想、精神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纪念周对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文学艺术的创作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

    记者:作为一个参与者,今年的孙中山纪念周,市文联承担了多个项目,如《中山装》的首发、“以孙中山的名义”诗歌散文创作大赛、孙中山名言书法比赛颁奖及作品展览等,请您具体谈谈?
    胡波:我们主要是围绕孙中山主题,进行文学艺术创作。今年我们已出版或者即将出版多本书,如长篇小说《医生孙逸仙》,一批以孙中山为题材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书画等。我们还把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的那段历史编成了剧本,准备搬上舞台,现在已经完成创作。围绕孙中山文化,我们用文学艺术的笔触去挖掘、反映,以体现孙中山的一生,以及他高尚思想和品格,让市民见到一个更加平民化,可亲可感的孙中山。
    配合市里“非遗”的保护和申报工作,我们今年重点挖掘和创作出了《中山装》这本长达30万字、图文并茂的著作。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本、最完整地介绍中山装来由的著作。为我市将中山装申报成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谁最有资格将中山装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有了定论。史料显示,孙中山是中山装的原创,从创意设计,到推广,他都是亲历亲为的。该书内容包括了中国服装的历史、中山装的产生过程、中山装的演变、中山装的工与艺、记忆中山装和中山装的产业探讨等7个部分。 

来源:中山日报 2008-11-11 撰文:本报记者 赵伟、禹媚  



上一篇: 规划建设要坚持“主体扩张”原则 ——名人故居建设考察学习活动启示(3)
下一篇: 中山市设孙中山研究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