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

Home > 孙中山 > 相关事件

中国同盟会

  简称同盟会。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0年后孙中山在日本留学生中加强了革命活动,注意完善兴中会时提出的革命政纲,积极筹建新的政党。1905年7月孙自欧洲经南洋抵日本与黄兴等商议组党事,并于30日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黑龙会所召集成立同盟会的预备会议,与会者有原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军国民教育会等团体的成员及全国十多省的留日志士70多人。孙在会上演说革命的理由、革命形势及革命方法,对革命宗旨作了必要的说明与解释。会议确定会名、入会誓词及入会手续,推出会章起草人员。经黄兴提议,与会诸人首批署立盟书,当场宣誓入会。8月13日孙出席东京留学生和华侨举行的欢迎会,发表激励同志勇于参加共和革命的演说,为同盟会的正式成立作了一次大动员。8月20日同盟会员100多人假赤坂区灵南坂日本人阪本金弥宅召开正式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同盟会总章》,确定以孙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本会政纲,推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决定同盟会本部设东京,本部机构根据西方“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并选出各部职员。执行部归总理直辖,为主要机构,首任执行部庶务干事是黄兴,后数易其人。执行部下设庶务、内务、外务、书记、会计、调查六科,由总理指派各科职员,分配工作。各科主要职员有张继、刘揆一、宋教仁、马君武、廖仲恺、胡汉民等;评议部长为汪精卫,评议员有田桐、朱执信、董修武、秋瑾等20多人;司法部判事长为邓家彦。同盟会本部规划在国内外设立九大支部,在各省区市建立支分会,并为此先后推定各省区市的主盟人。同盟会成立后在孙总理领导下,努力开展各项活动和斗争,担负起了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同盟会本部分派的会员先后在国内二十一省市建立了支分会近70处,海外南洋及欧美各地陆续建立同盟会支部、分会七八十个,革命派力量因而日益壮大;1905年11月同盟会本部在东京创刊《民报》,孙在其发刊词中将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该报成为与保皇派喉舌《新民丛报》论战的主要阵地,随后海外各地同盟会报刊也开展对保皇派的批判,从而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906-1911年孙和同盟会本部积极联络会党、新军等,先后发动了萍浏醴、黄冈、七女湖、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河口、广州新军、广州“三·二九”等反清起义,动摇了清廷统治基础。迨武昌起义爆发,全国纷纷响应,终于推翻清王朝。在辛亥革命进程中,由于会员章炳麟、陶成章等于1907、1909年两次发动“倒孙”风潮等原因,同盟会随后陷于组织上局部分裂和涣散状态,以致在辛亥革命高潮中无法完全控制局势。1911年底孙归国前,同盟会本部由东京内迁上海。1912年元旦孙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不久,本部一度迁设南京,作为政党公开活动。4月本部又迁设北京。8月经宋教仁等积极筹划,并经孙同意,同盟会联合其他几个政团改组为国民党。


上一篇: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下一篇: 伦敦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