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ayoo.com 2005年02月25日 10:39 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卜松竹)刚刚过去的冬季格外干燥,就在大多数人为此“不爽”之时,中山纪念堂的维护人员却多少有些庆幸,因为这座广州标志性建筑近段时间越来越严重的漏水和墙体开裂,已经足够他们苦恼的了。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这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逝世80周年,中山纪念堂又要“整容疗伤”了。
隐患:漏水部位达300多处
据介绍,纪念堂屋盖的承重结构由钢桁架、钢檩条组成,屋面板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拼装为主,屋面板上采用石灰沙浆铺砌琉璃瓦。由于已经是70多年的老建筑,琉璃瓦原有的石灰沙浆黏结能力已经显著下降,雨水从疏松的瓦件搭接口渗入,积聚在屋面板上缓慢流动,遇到板缝便渗入室内。据现场勘查,大部分预制板没有渗漏,雨水均是通过预制板的拼缝渗入室内的。暗藏在墙体内的天面雨水管也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影响美观和安全。
在1998年中山纪念堂的大维修时,由于资金紧张和赶工期,并没有进行全面的屋面漏水补强,仅仅进行了局部的补漏处理。在之后的几年中,但凡遇到中雨以上的下雨天气,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的屋面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而且每次记录的漏水位置并不相同。
2000年3月到2004年8月间,工作人员共对中山纪念堂进行了24次雨中、雨后检查,标出300多个漏雨标记。渗漏广泛分布于东西两翼,尤以正南及中部八角亭最严重,而舞台上方的屋面却很少渗漏。此外,部分外墙、窗台和雨水立管也有渗漏现象。
险情:正门上方钉帽从天而降
屋面的漏水常常会淋湿主体建筑天花内的用电设备,为防止短路,每逢暴雨天,工作人员不得不关闭三楼的照明和排气设备。而且渗透到主体建筑内的梁和天花混凝土内的雨水导致内部钢筋膨胀,令混凝土开裂,使建筑表面出现了不少裂缝。
除了漏水外,长期的日晒雨淋也让纪念堂曾经光彩夺目的“外衣”显得有些暗淡。主建筑正面屋檐的琉璃瓦大部分已经发白,而屋顶瓦面的钉帽,70多年来都还没有更换过。去年春节,在大堂正门上方,就有钉帽从天而降,幸亏没有伤到人。
近年来,中山纪念堂每年进园游客多达100多万人次,演出、会议、电影总数均超过200场。在如此高的使用频率下,很小的隐患都可能对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措施:对雨水实行“堵导结合”
据中山纪念堂业务科科长杜红介绍,目前中山纪念堂的维修方案已经报到文物管理部门,他们希望工程能够在今年雨季到来之前完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建委已经划拨了专项资金对纪念堂屋面进行维修。在综合了专家的“会诊”意见后,中山纪念堂提出应该为纪念堂量身定做较为彻底的保护和修缮方案。对于漏水现象,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从背水面预制块屏封和采用无压力灌浆或者胶泥密封的办法,并适当留出引水点,对雨水采取堵、导相结合。而对于松脱的钉帽可以重新植入钢筋,用水泥沙浆进行固定,缺损的则要重新定做烧制。
新闻链接
纪念堂曾7次大维修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在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筹建了中山纪念堂。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29年动工,至1931年10月完成。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至1998年,人民政府曾7次拨出专款对纪念堂进行修葺和完善。其中1962年和1975年为两次大维修,1975年增建了大中型贵宾室和总电房。1998年再次拨款6000多万元进行了建堂以来最大的一次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坐椅等设备设施,并增加了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喷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