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香山报2005-6-15
题记:
由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近日进行了纲要成果汇报,并通过了中山市城市规划领导小组的评审。据悉,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获得领导小组通过之后,还将进行公示及专家评审,并报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通过,最后报送省政府批准。正式成果一旦获批准实行,将成为未来十几年内中山市一切建设活动的依据。
令人关注的是,在此次规划中,对文化设施进行了全盘规划,实行组团级配置,并且在规划中,对城市特色和历史环境保护中开发所体现的尊重历史、传承文脉的态度让人大为赞赏。
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规划按市级、组团级、片区级三级配置,在主城区和东部新城、西北组团、三乡构建“一主三副”的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在其他片区及社区配置相应的面向大众的一般文化设施。
中心区规划:现有市图书馆拟将成少儿馆
孙文路将建设博物馆建筑群
现状:目前,中山市中心城市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近年来,全市文体娱乐设施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综合性大型游乐场所、展览中心、剧院等;市级文化设施档次有待提高,现有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博物馆等设施陈旧,场所和面积远远不足市民需求;文体娱乐设施主体过于一,仅集中于盈利性、高消费、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设施上;区级文化设施普遍不足等问题日益显著。
规划设想:针对目前的不足,规划中提出了三级配置方案。主城区文化中心,规划设想将现市图书馆改造为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规划新的市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活动的广场。在现有的市博物馆、商业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基础上,扩大范围,将附近的139迎宾馆、旧民居规划为博物馆用地,建成上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建筑群。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原来的基础上,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开辟翠亨民居展示区、翠亨农业展示区。在南朗规划建设用地26公顷的东部新城文化中心。
镇区规划:分片区建组团级文化中心
每个片区建独立电影院一座
规划设想:在镇区,设想市域西北组团、东部组团、南部组团各规划一处组团级文化中心,分别位于小榄、南朗、三乡镇,文化中心应具备一间公共图书馆、一处青少年活动中心、一间影剧院等,各设施可结合起来规划设置。
片区级文化中心规划为3个,分别为火炬区文化中心、沙溪片区文化中心、北部片区文化中心。各片区文化中心应设一间小型公共图书馆、一处青少年活动场所。社区群众影视由片区级文化中心内小型影院承担;独立电影院面向工业区和对外交通集散地人群,规模以500座左右为主,每个片区设一座。
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到期内要重点建设社区文化活动设施,解决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不足的矛盾。
历史环境
历史文物:原地原环境保护
中山目前需保护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优秀历史建筑包括中山市不可移动的文物中遗址类共有7处,古建筑类共有291处。其中,市域范围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34处。
规划根据有关法规,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进行分级管理和保护。对文物进行原地、原环境保护;确实需移建或集中布局的,必须经科学论证与规划。
翠亨村:建孙中山纪念建筑群
打造翠亨名人博物馆
现状: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区由旧村、新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组成,区内有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等40余处较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遗迹和文物点。由于规划控制管理不够严格,近年在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区旧村及孙中山故居视线范围内新建了较多没有文化价值的、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在翠亨村控制保护规划中的“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这一主题,在其他内容上没有得以很好延伸。
规划设想:新的规划中指出,孙中山故居纪念建筑群落按有关法规加以保护外,将充分利用名人故居和古村落的整体环境,打造翠亨名人博物馆,并将其他名人故居进一步挖掘,充实其文化涵量,增加配套的建筑群落,渲染名人生活的社会氛围。同时逐步拆除保护区周边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
旧城风貌
保留传统街区 保护文化灵魂
中山旧城,蕴含着中山传统文化底蕴,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现状:中山旧城风貌区范围包括,以孙文西路为中心东至民生路,北至光明路,西到岐江河,南到泰安路及规划的民族路向西延伸。
总体来说,中山旧城风貌有着精致宜人的特色;一河四山,岐江河,烟墩山、员峰山、莲峰山和马山等四座山搭建了中山的山水骨架;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孙文西路,至今仍保留了岭南骑楼建筑风格,由于集中成片,成为中山旧城区最富有特色的区域。
在旧城风貌区区内既有明清古时代风貌的建设,也有体现21世纪气息的现代建筑,虽然各有其时代特征,但整体上传统存在不调和的矛盾,一些风貌及文物古迹如西山寺、白衣庵等极需保护;区内建筑密度高,基础设施陈旧,火灾、排水不畅等安全隐患多;路网不成系统,交通不便等等问题也是目前旧城区发展的隐患。
规划设想:对旧城风貌区的保护实行以点、线、面三者结合确立保护框架,点即重要地标志性建筑和文物古迹,如西山寺、孙中山纪念堂;线,特色风貌街和沿街建筑群,如孙文西路、太平路;面,即集中组成片体现中山市传统文化风貌的街区或片区。
保护历史风貌,保留传统街区,规划注重对整个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感受,让整个风貌区有中心、有街市、有边界,有生活的气息,甚至有生命的灵魂,而不是以往单个文物建筑的整修或片段的历史回忆。规划考虑以孙文西路步行街为中心,将孙文中路进行改造,延续直至孙中山纪念堂;按骑楼形式恢复和改造重要的传统商业街;从整体上控制城市轮廓线。并且要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质。旧城区“人人皆商”的商业气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风貌区的原真性,因此要重新挖拙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