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5年11月10日
编者按:
11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该报记者采写的“全国文明城市(区)巡礼”文章《共建美好家园——中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该文从“建设宜居城市”“培育市民文化归属感”“站在新的起点上”等角度,报道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再创辉煌的决心。现全文转发,敬请垂注。
10月底,广东省中山市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来不及庆祝,11月17日,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又将在这里召开。中山人正鼓足干劲,抢占先机,做大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后劲。
建设宜居城市
中山,这座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城市,地处珠三角中南部,虽然工业化程度很高,却没有受到诸如土地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困扰。这在珠三角是一个奇迹。
多年来,中山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目前,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5%,人均公共绿地达9.8平方米。
来到由粤中船厂改建而成的岐江公园,我们有了更深的感触。公园四周,有五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步行街,是片黄金地段。但中山市没有用它来发展房地产,而是将其变成一个满园绿草的免费公园。中山市的决策者这样解释:“如果发展房地产,得益的将是少数人。”
培育市民文化归属感
在中山,市长接待日、市长专邮实行了近20年。今年新开设的“城市论坛”,又成为市民公开表达意见的新平台。外来务工人员也可当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因为他们“同是中山建设者”。
“广场文化”红红火火,全市156个群众性文化艺术团体活跃在各文化广场。中山还是广东首批“全民健身广场”工程建设试点之一,目前19个镇区的全民健身广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山市还投入1亿多元资金,重建孙中山纪念馆。同时,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经过大讨论后,提炼出了“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
中山市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中山人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城市之中处处可见知礼向善的文明行为与和谐景象。全民读书月、中山合唱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十杰市民、十杰青年评选强化了公民教育的示范效应。
站在新的起点上
11月3日,中山市委宣传部把174册共5576页申报文明城市的相关资料悉数交市委存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远明说:“这意味着中山市将翻开新的一页。”
中山市获此殊荣后,无论是市领导,还是普通市民,迅速形成了共识:荣誉来之不易,但文明创建没有句号。许多市民提出,共建美好家园,重在人人参与,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大家都要思考“我能为文明城市做点什么”。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市把目标瞄得更远。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表示,中山市要保持文明创建常态,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地抓创建工作,把中山建成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美好家园。
记者点评
中山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广大市民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让市民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他们不摆花架子,不搞政绩工程,将文明建设、道德规范融入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点滴进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