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思想作为显学,其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成果也丰硕累累。作为孙中山先生故里的后人,有义务也有条件做得更好。尤其是在重民生、重文化和重和谐的今天,深入研究孙中山,更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在研究孙中山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注意孙中山的个体思想研究与同时代名人群体思想的研究结合。任何思想家,尤其是伟人的出现并非是偶然的、孤立的社会现象,他必须是肥沃和厚重的文化土壤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的产物,而这些“土壤”和“氛围”不仅仅培育个别的思想生产者,它往往养育着思想家的群体。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既是同时代思想家群体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进于同时代名人群体的杰出领袖。只有把孙中山的个体思想研究与同时代名人群体思想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发现孙中山思想的崇高和伟大,更能在研究中挖掘出养育孙中山等名人的地方文化特质,从而找到今天城市精神的原动力。
二是注意历史性研究与现实性需求的结合。研究历史的目的不仅是再现历史,而是通过研究历史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鉴,把握和寻找今天和明天的发展方向和动力。而“把握”和“寻找”的关键在于众多具有历史远见的精神主体。因此,研究孙中山,从研究的对象、研究重点、研究层面到研究的方式方法,不仅要求有真实、全面、深刻、前沿的纯历史性的研究,同时要求做到符合现实审美需求。目前,在深入研究孙中山的过程中,应注重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民主思想和经济思想等的研究,并把学术性成果通俗化,让孙中山精神在构建“两个适宜”和谐中山的今天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是研究手段和宣传手段的结合。就研究主体(人才)而言,要做到两个层面的结合。一是“文、史、哲”专业人才的结合。“史”是准确地再现历史,“文”是概括地提炼历史,“哲”是在历史中抽象出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实质,使孙中山的研究既有丰满的“血肉”,又有明确而深邃的思想,以便更好地把握宣传孙中山思想的主旨,让人们对孙中山产生可亲、可信和仰望的精神追求。二是“文史哲”与其他具体学科人才的结合。因为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贡献不仅仅表现在政治学,还表现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研究队伍只要在专业结构上搭配全面,才能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孙中山的思想境界,使宣传内容更加翔实,宣传对象的形象更为丰满。从宣传的方面来讲,要注重抓住三个讲台:一是中小学的讲台,这是基础性工程;二是市民讲台,这是社会性的宣传教育网络;三是干部培训的讲台,这是关键性的引擎。这三个讲台以研究为基础性条件,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研究和宣传孙中山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精英文化,近现代文化则有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而孙中山思想恰恰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不仅提升了大众文化的社会地位,而且使精英文化回归到人本需求。这是孙中山为不分种族、不同政见的绝大多数人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研究和宣传孙中山,就是要秉承孙中山先生的文化品质,注意把学术成果大众化,并通过丰富多彩和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手段,把孙中山思想变为中山市民内在的精神动力。
来源:中山日报 2007年9月17日
作者:钟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