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学术讨论会在本馆举行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会议

“孙中山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学术讨论会在本馆举行

2000年11月19日至24日,孙中山基金会和中山市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孙中山故乡联合举办了“孙中山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学术讨论会,章开沅、张岂之、张磊、蒋永敬、胡春惠等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提供论文近80篇,围绕孙中山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兹将主要观点与个别文章摘要如下。

一、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与社会变革

蒋永敬教授《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变革:变英雄革命为国民革命》一文指出,辛亥革命不仅铲除了中国数千年来君主专制之迹,也是中国一切社会改革的开始。苑书义教授《国家政权与社会变革——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探源》一文认为,孙中山虽有宏伟的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的蓝图,但因为他始终未能夺取全国政权,而夺取全国政权又是推进社会变革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就无从谈起什么改革社会了。王杰研究员《世界视野下的中国变征——论孙中山的“中国式”社会变革理路》一文认为,孙中山变革中国社会的理路特征可概括为四个层面:具世界视野、以文明定位、倡协调发展、开中国特式。朱宗震研究员《孙中山对民元国民党的态度》一文,分析了民元国民党与同盟会的性质区别。

 

二、孙中山的文化理念与社会变革

赵春晨教授《孙中山与中国近代文化观念的更新》一文认为,孙中山早年就表现出与中国旧传统异趣的文化观念。黄明同研究员《孙中山系统思维观与20世纪思维变革》一文认为,思维变革对社会变革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关于孙中山系统思维观对20世纪中国的思维变革的意义,世人重视不够。严昌洪教授《孙中山移风易俗思想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一文认为,孙中山一向重视移风易俗,并深谙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力主保存发扬良风美俗、改革恶风陋俗,他在革命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改革风俗习惯的举措,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变革

莫世祥教授《欧美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回响——以三民主义的后期发展为例》一文认为,欧美社会民主主义是影响三民主义后期发展的另一思想来源。宋德华教授《民国建立前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起落及其原因》一文,对孙中山一生追求民权主义历程中这惟一的一次起落作了剖析。

 

四、孙中山与中国西北部的社会变革

关于孙中山与中国西北部的社会变革,此前论著不多,这次为讨论会提供的论文,有概述性的整体把握,又有详实的史论分析,阐释了孙中山开发西北的独到的战略眼光。

五、孙中山与广东的社会变革

林华煊先生《孙中山与20世纪中山社会之发展》一文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与实践在中山地区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刘圣宜教授《近代广东社会风习民情的变迁》一文,以广州及周边地区为视点,阐述了广东风俗习惯的变化及民众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历程。

六、孙中山与《中日盟约》

与会学者围绕两篇观点相异的论文: 黄彦研究员的《关于孙文对日观之我见》和陈在俊先生的《日本人伪造孙中山〈密函〉〈盟约〉之考证》,聚焦于“中日盟约”的真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七、孙中山与同时代人物

如李吉奎教授《孙中山与王宠惠》一文,对孙中山与王宠惠交往的过程作了全面的考察。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上一篇: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下一篇: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