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上午,由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主办的“孙中山·辛亥革命的研究与传承” 学术研讨会在本馆综合报告厅开幕,下午的讨论则移师东方海悦酒店进行。
这是一次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讨会。它虽有着一般研讨会的形式,设有主持人,也有学者发言,但发言的内容并不是对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术探讨,而是围绕31年前在长沙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而大部分的与会者都是当年会议的亲历者。
1981年10月,在长沙召开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在学术界刮起了一股青春的旋风。31年后,30多位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已成学界栋梁的学者聚首中山,他们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颖以普通听众的身份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主持,首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王玉璞宣读了史学界前辈李文海、金冲及的贺信。
本次会议的发起人之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王杰研究员介绍了这次研讨会的缘起,并以"感恩"概括他此时的心情:感恩当年的导师、感恩伟大的时代,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章开沅先生的设想就得不到实现。同时他也对故去的林增平教授等导师以及英年早逝的同仁表示深切的怀念。他指出,长沙会议是一个里程碑,但它超越了有形,凝聚成一种精神。他还特别感谢中山市以及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大力支持。
长沙会议的发起人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章开沅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人类是在矛盾和苦难中前进的。我们要把这次会议当成新的起点,共同努力,突破瓶颈,要做实事。他认为,做历史的人应该站得更高,要考虑人类的前途,应充满乐观的情绪。章先生的话赢得全场的一片掌声。当年的论文评审专家之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磊研究员则鼓励大家要咬牙切齿、惨淡经营、继续努力,推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孙中山研究。另一位评审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方志钦看到31年前的年轻人已成大专家,非常开心,他为自己当年能看到那么多的好文章而感到幸运。
桑兵、邱捷、罗福惠、郭汉民、周秋光等学者在会上深情回忆了他们和老师的关系,认为老师不但在学问上给予指导,改变了他们的际遇,在人格上更是大家的楷模。他们还分享了许多当年长沙会议的趣事、以后学术道路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之间的珍贵友情,在发言中他们说得最多的句子就是"感谢前辈,感谢朋友",怀旧之中充满了温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师渠在总结发言中指出,31年前的会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议,当年的青年学者现在已经是佼佼者,个别已成领军人物,成为承先启后的一代。它所建立起的学术联系对学术研究也起着推动的作用。应该从长时段把他当成一种现象去研究,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他认为,长沙会议是不可复制的,时代风气已经改变,与其一次一次地开会怀旧,还不如把它当成一种精神去传承,把聚旧与感恩转化为对下一代的培养。(作者: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