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予公布《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令①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八日) 大元帅指令第五三六号     令广东省长廖仲恺:     呈请由省署设立土地局,试办广州市土地税,编就《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草案》,请令准施行由。     呈及草案均悉。所编《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尚属妥善,应准予公布,即先由广州市试办,馀并如所拟办理。此令。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印)                                                            中华民国十二年十月十八日                                   附一:《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草案》理由书     土地为生产之要素,而又有限之物也。工业、商业发达之区,人口繁殖,欲望增进,需用土地以为生产日益多,求过于供,则地价自然腾贵,无待人工之改良。是以土地增价,实为社会之产品。地价贵则地租随之,地主不劳,坐收增益,而商贾、劳工勤劳终岁,反博得负担之增加,物之不平,孰有过于此者?前英国财务大臣雷佐治①之言曰:“现在我国土地制度之最缺点,在使社会不能自收人民合作之利益,而反自处高抬地价之罪以谢地主,言之可慨也。”此种现象随处皆是,岂独英伦一隅已哉!我广州市自拆城辟路后,数年之间地价骤增数倍,地租之贵,决非一般人民之力可能负担者。虽曰出诸自然趋势,岂非社会经济制度之不良有以致之哉!     ①  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都曾积极推动在广东试行他的平均地权主张,此为较认真筹划并制成条例颁布的一次。惟因其时战事及政局多变,该条例并未能切实施行,却是通过增加地税及出售没收土地、公共土地之法以图解决当前财政困难。^      我孙大元帅目睹社会失序,贫富悬殊,阶级战争其端已肇,慨然以改革社会为己任,创平均地权之说,以为改良社会经济之方,整理国家租税之具。其要旨系土地皆有税,且重课其不劳而获之收益。夫地价税,良税也,重征之不以为苛。由社会道德方面言之,重税土地则地价贱,地价贱则地租低落,而使用土地之权得以平均。请申言之:地价者,土地收益以普通利率还完之数也。地税者,不能转嫁之负担也。地税不能转嫁,自当向土地收益扣除,土地收益之减少,还完之数亦随之小。埃尔兰学者巴氏谓:“经营土地不过求收益而已。凡减少其收益者,即减少其售价,是土地价税,减少地价之具也,地价未税之值也。”地价既减,人人得以贱租使用土地,故曰平均地权。不宁惟是,税重而不能转嫁,则繁庶区内向无收益之空地,当变为有建筑地,以求收益。有建筑地如逐渐增加,而需求居常不改,地租降落可立而待也。     ①  雷佐治(David Lloyd George),今译劳介·乔治,一九○八至一九一五年担仟英闷财政大臣期叫,曾提出高额地租案并获国会通过。     由国家理财方面讨论之,土地为适宜课税之物,理由有数端:(一)土地为有形不动之物,按物征收无可逃避。(二)地价易于考定,以相邻间土地之买卖价格及其本身状态评定之,估价无过高或过低之弊。(三)土地不能伸缩,地价涨落比较别物为有常,税收额可预定。(四)我国田亩有赋,其他土地不征租税,原贵普及,彼税而此免,岂得谓平。且纳税能力,宅地远胜于田亩。(五)我国近来国用浩大,杂税繁兴,制度紊乱,苛扰人民,亟待整理以舒民困而裕国计。倘土地价税全国举办,以四百万方英里之土地,其间名城大邑何止千百,每年收入当以百兆计。行之有效,则所有不良之税自可一律废除,舍繁归简,即整理税制之道也。^                                          附二:广东都市土地税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条文所用名词之解释:     (一)宅地:凡都市内人烟稠密处所,可作建筑、住居、营业或制造场所之用之土地,即为宅地。     (二)无建筑宅地:宅地区域内之空地,或虽设有临时建筑物之宅地,均称为无建筑宅地。     (三)农地:在都市内除宅地区域外,所有农田、菜地、果园、苗圃、鱼塘、桑基及其他种植之土地,均包括之。     (四)旷地:都市区域内除宅地或农地外,均属旷地。     (五)土地改良:于都市土地上建筑、增筑或改筑房屋、道路、沟渠及其他工作物等,有使土地增加效用而能耐久者,谓之土地改良。     (六)土地改良费:改良土地有形之资本,谓之土地改良费。     (七)地税:包括普通地税、土地增加税而言。     (八)地价:指地价评议会判定之地价。     (九)土地增价:凡土地现时价额超出于前判定之地价,其超出之价数即为土地增价。     (十)关系人:指有土地权利关系者而言。     (十一)铺底顶手:指限于经领有登记局之铺底顶手登记完毕证者。     (十二)铺底权利人:即铺底顶手所有人。     第二条  城市、商埠、乡镇,其人口在五万人以上者,均适用本条条例,但须依照第三条之规定行之。     第三条  各都市施行本条例之时期,由广东省长斟酌地方情形,随时以命令定之。     第四条  有税地分为左列三种:     (一)宅地:甲、有建筑宅地;乙、无建筑宅地。     (二)农地。     (三)旷地。     第五条  施行本条例都市之行政长官,应依都市之情形酌拟宅地区域,呈由省长核定公布之。 都市行政长官认为有变更宅地区域界线之必要时,得将情形及酌拟变更界线绘图附说,呈由省长核定公布之。     第六条  都市内未经公布为宅地区域之土地,而有建筑房屋能作住居、营业或制造场所之用者,作有建筑宅地论,但栅厂蓬寮不在此限。^                                            第二章  普通地税     第七条  每年征收普通地税之令正定)率如左:     (一)有建筑宅地,征收地价千分之十。     (二)无建筑宅地,征收地价千分之十五。     (三)农地,征收地价千分之八。     (四)旷地,征收地价千分之四。     第八条  全年普通地税依左定期限征收之:     第一期:一月一日至一月三十一日。     第二期:七月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     地方遇有特别情形,不能依前项所定期限纳税时,都市行政长官须将情形具报,由省长核明展期征收之。     第九条  都市行政长官认为地方情形有必要时,得请求省长将第七条第二款规定之税率加重或减轻之。     第十条  免税土地依左列各款定之:     (一)关于教育慈善使用之土地;     (二)寺庙、庵观、福音堂;     (三)公立免费之游戏公园;     (四)公共墓地;     (五)公立劝业场;     (六)其他土地得省长或都市行政长官指定免税者。     前项之规定,限于自己所有或承典及永租土地适用之。     第十一条  前条所列一、二、三、五、六各款之土地,如有以一部或全部为有偿的或赠与他人作营利事业者,不得享受第十条规定之待遇。^                                           第三章  地价之判定及登记     第十二条  凡关于土地权利成立所有之书据,无论已未经登记局登记,限于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四个月内连同抄白书据一份,申报地价书一纸,呈缴土地局查验登记。     第十三条  缴验书据每件应征费银一元。     第十四条  申报地价书须依式填报左列事项:     (一)姓名(土地所有人、永租人、典主或铺底权人)     书据如系用堂名,须加该堂代表人名;如系店名,加该店主事人名;如系二人以上共有,则用第一人之名;     (二)通信处所(如处所变更时须即申报);     (三)土地种类;     (四)座落;     (五)面积;     (六)每井价值;     (七)全段地价;     (八)改良费额;     (九)前项投资时期;     (十)年租;     (十一)如有永租、典当或铺底关系须详细报明;     (十二)土地现充何用。     第十五条  各种地价当事人依限申报后,由地价评议会审查其申报地价之当否,分别判定之。但有铺底顶手关系者,须照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地价判定后,地价评议会即将判定之地价,通知土地所有人、永租人或典主。     第十七条  土地所有人、永租人或典主,认判定地价为不合时,得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地价评议会申述异议,请求复判。     地价评议会对于当事人申述异议所为之复判为最终之判决。     第十八条  土地所有人、永租人或典主,认复判地价为不满  意时,得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都市税务官署将土地征收之。其征收地价之标准规定如左:     (一)复判地价与申报地价相差百分之一十或以下者,由税务官署照复判地价征收之。     (二)复判地价与申报地价相差超过百分之一十者,由税务官署照申报地价加百分之一十征收之。     第十九条  各有税地变更其种类时,土地所有人及关系人应于变更前,将变更事由呈由地价评议会核准,并于变更程序完毕后十日内,呈报土地局登记。     第二十条  凡有税地变为无税地或无税地变为有税地,其土地所有人、关系人应于变更前将变更事由申请土地局核准,并于变更程序完毕后十日内呈报登记。     第二十一条  无税地变为有税地,其土地所有人限于变更程序完毕后十日内,应将地价申报,由地价评议会依于申报价额与土地状况及相邻土地价格之比例判定登记。     第二十二条  凡土地之让与、永租或典当,须于契约成立时呈报登记。     第二十三条  永租权、典当权、铺底权及其他土地之地租为正如)有变更或修改时,关系人限自变更或修改之日起十日内,声请土地局修正登记。     第二十四条  有铺底关系宅地之地价,以全年租金之十二倍及铺底顶手全正金)额合成计算之。     第二十五条  土地改良费于地税征收时,应由地价项下扣出半数免除之,但以经地价评议会核定登记者为限。     第二十六条  土地局地价评议会规则及登记规则另定之。^                                          第四章  普通地税之纳税人     第二十七条  有铺底关系宅地之普通地税,其土地所有人应照年租十二倍缴纳,其铺底权利人应照铺底顶手金额缴纳。     第二十八条  有典当关系土地之普通地税,由典主缴纳。     第二十九条  永租地税由永租人缴纳之。     第三十条  其他地税概由土地所有人缴纳之。                                           第五章  土地增价税     第三十一条  土地增价税率列左:     (一)土地增价超过百分之一十至百分之五十者,课百分之年租十二倍计之一十。     (二)超过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者,课百分之十五。     (三)超过百分之一百至百分之一百五十者,课百分之二十。     (四)超过百分之一百五十至百分之二百者,课百分之二十五。     (五)超过百分之二百者,课百分之三十。     第三十二条  土地增价免税之定率列左:     (一)土地增价在百分之一十或以下者。     (二)农地或旷地每亩地价二百元以下者。     (三)宅地全段地价在五百元以下者。     第三十三条  土地增价税之征收办法列左:     (一)土地转卖时,出卖人照现时地价扣除原价,或最后经纳增价税之地价额,及改良费之半数,所余之额依率缴纳。     (二)土地继承时,继承人照现时地价扣除被继承人原价,或最后经纳增价税之地价额,及改良费之半数所余之额依率缴纳。     (三)土地权或永租权经十五年未有移转时,土地所有人或永租人照现时地价扣除前十五年地价及改良费之半数,所余之额依率缴纳。     第三十四条  土地所有人于土地典当满期赎回时,或典土于期满断典取得土地所有权时,应照现时地价扣除典产原契成立时所值地价,及典当后土地改良费之半数,所余之额依率缴纳。     第三十五条违背第十二条、十九条至第二十三条之规定者,处以五元以上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如有未尽事宜,得随时修之。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由大元帅核准公布施行。^                                             附:说  明     (一)土地税分为普通地税、土地增价税二种。前种按值抽税,凡价值相等之同种土地,一律受同等之待遇,办法本甚公平,但未足以对付不劳增益,是以普通地税之外,复设土地增价税以补其罅漏。土地增价既系社会之产品,不劳之增益不应全入私人囊中,政府征收一部,以办社会事,自无不合之理。     (二)土地亦有因人工改良而增价者,此种增价不得谓之不劳而获,地主之功亦有足纪者,拟免除改良费之半数,借以奖励良好建筑。     (三)繁庶都市中,无建筑宅地为最适宜之投机物,税率应  较他种为重,以防止投机,并迫促弃地变为有用之地。     惟地方有时而衰落,衰落之地其租必贱,无建筑物者,应减轻税率以昭平允。     (四)旷地征收普通地价干分之四,表面上似过轻,恐为投机家所利用。究其实,所谓旷地,大抵未经改良不能使用,难求近利。千分之四已属太重,过此恐难担负。     查英国旷地每磅征半个边士,未及千分之三,有税无收,已不适于投机,而况另有土地增价税以取缔之。     (五)政府征收土地,其权利关系人直接或间接必受有一种损失,应照申报地价增加些少,以为弥缝。     (六)有铺底顶手关系之土地,其地租不得任意增加,若以相邻间无铺底顶手土地之价值为纳税之标准,则殊非平允,故以年租十二倍计之。     铺底顶手权已视为土地权,其金额亦应视为地价。     据《大元帅指令第五三六号》,载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第三十四号,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