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致海外同志述华侨回国从军 |
撰写时间: |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
原载: | 据原函影印,载邓泽如辑:《孙中山先生廿年来手札》卷一,广州、述志公司,一九二七年一月出版 |
出处: | 黄彦编:《孙文选集》(中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
全文: | 致海外同志述华侨回国从军 讨袁及遣散情形函①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泽如我兄、各同志均鉴: 启者: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其坚忍勇往之忱,诚不可多得者也。计此次回国从军之华侨可分为两部:其一为活动于广东方面,主由南洋英、荷、法领等地之华侨组织之,而美洲及日本等处华侨参与焉;他一则为活动于山东方面者,主由坎孥大及北美合众国华侨组织之,而南洋及日本之华侨亦参与焉。 广东一部分,始仅组织决死队十余人,谢八尧②、罗金兰主其事,攻击肇和之役,死伤者几半,余亦皆九死一生,始得脱险。未几又以数十人往,与攻汕头镇守使署之役,先登,逐马存发去之。既而莫擎宇来争汕头,中华革命党军不欲自相攻击,遂去。归而组织华侨决死队,其中多各归其乡,纠率子弟以助大军,如吴业刚、李子华等之两攻江门,其功尤著。既以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一部分仍人石龙,助邓仲元守石龙,一部归人周之贞所统华侨护国军,皆有战绩。山东一部,始因坎拿大华侨依军务部命组织团体,归国效命,美国同志亦同时有数十人归。潍县既下,各同志陆续编为华侨义勇团,分为三队,夏重民、黄伯度、伍横贯、蔡鹤朋等主持之。又一部立志学飞机,遂延聘教员,组织飞行队,胡君汉贤等十余人皆日夕练习,期于一试,虽未见实战,然其声威已播矣。至东北军解散,义勇团及飞行队亦各领费散归。计广东华侨成立在先,解散亦早,东北军中华侨队成立较晚,解散亦较迟,略各支持半年,备极辛苦。而广东经战斗多,华侨中死伤者颇多,东北军幸尚无损伤。然华侨之勇气热心,益为同志所敬重、世人所惊服矣。 ① 此件为通函,当时誊写后分填不同名字邮寄,受信人是中华革命党海外各分支部同志。台北、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便藏有未填受信人姓名之油印原函,起首处作“OOO各分支部同志均鉴”。本函则系寄致中华革命党南洋各埠筹款委员长邓泽如。函中叙及遣散之事,从军华侨多不情愿,孙中山曾于本年九月底在上海宴请从军者百余人,嘉奖其救国热诚并晓以大义。 ② 据上注党史馆所藏油印原函,八尧作伯瑶。^ 当解散时,广东款项至绌,每人所给不过数元,其曾经战役者亦不过三十元。东北军遣散费鱼较裕,而合本部所给与军队遣散费,亦不过三百元。诸人远道归来,除去再赴美洲之船费外,所余亦在无几。盖诸同志热心爱国,深明革命原理,不避艰险,出于天性。所惜者袁氏一死,大局立变,不能再以革命用兵。解散之事,实出于万不得已,此诚初意所不及料。各同志尚多欲仍留军籍,学习军事学问,但以此时情势,我党不争政权,则华侨诸君留习军事学亦无所用,故力劝各同志及早回埠。其有坎拿大华侨未取回头纸不能回埠者,现亦代为筹划。总之,尽力期使有可营谋之机会而已。 从军同志以绝顶之热心,决死来归,今日得此结果,虽云共和已复,帝制已除,从军者皆有无限之光荣,而抱勇迈之心,无用武之地,自难快意。其伊郁觉不满足,自属人情,至可共谅;所恨事势如斯,无由解其忧郁,吾人亦无可如何。乞各同志对于从军华侨已、未回埠者,均以口或以书信劝勉慰解,不使遽尔灰心。将来仍可出为国家栋梁,自致勋业,则华侨之光荣,即吾党之光荣,亦即国家之大幸也。 专此布达,希即转知附近各属同志知悉。敬请 大安 孙 文 十二月十日 据原函影印,载邓泽如辑:《孙中山先生廿年来手札》卷一,广州、述志公司,一九二七年一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