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因病不幸逝世,我在电视中听到噩耗,竭力噙着眼眶里一股泪水,心情极其沉痛。
回忆我第一次见到宋庆龄同志是远在四十五年前,1936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伟大的旗手鲁迅先生出殡那一天。我们从胶州路万国殡仪馆步行,经过静安寺路和中山路向虹桥路走去。胶州路一带当时是英租界,而中山路一带是中国地界。这次出殡实际上是中国文艺界革命力量向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示威,事先估计到由于鲁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巨大影响,租界这一段帝国主义不敢阻挡,但一进入中国地界,国民党反动当局会不会制造什么麻烦就很难预料了。成千上万的中国革命文艺界和上海人民优秀代表不怕困难和危险,怀着悲痛而又勇猛的心情,豪迈而又沉着地从租界的中国地界走去。这一支队伍后面有几辆黑色的小轿车,坐在第一辆轿车里的就是孙中山夫人。她和革命群众一道行进。此外还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和邹韬奋等人。孙夫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参与文艺界和革命群众代表的送葬行列。她穿着一身黑色的旗袍,左臂戴着黑纱,庄严地站在万国公墓的墓地上,和我们一道看着鲁迅的棺材缓缓地葬到坟墓里。
由于孙夫人参加了示威性的送葬,使得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势力不敢动手破坏。
孙夫人的革命言行,我久已钦佩和仰慕。第一次见到她以后,她那坚强不屈的高大形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抗日战争中,起先她到香港,日本占领香港时她到了重庆。在抗战中她做了大量的工作。抗战胜利不久,内战的阴影又笼罩中国的天空。为了和平、民主,毛泽东同志亲自到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谈判。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惨案,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李少石同志(廖梦醒同志的丈夫)送柳亚子先生回沙坪坝,在返回办事处途中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了。这一罪行引起重庆和全国人民的愤怒指责。周恩来同志率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同志为李少石遗体送葬,孙夫人也要亲自参加。这并不仅仅因为李少石同志是廖仲恺的女婿,同时也是向国民党反动势力无声的抗议。她站在被害者的一边,表示她的愤怒和哀思。中途,周恩来同志下车,要求孙夫人回去,她坚不同意,继续和我们一道把李少石同志遗体送到墓地下葬。这天,她也是穿了一件黑色的旗袍,我看见她用一块雪白的手绢拭去不断流下的泪水。
国共两党虽然签订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之下,背后调兵遣将,内战的烽火在中国的大地越烧越旺了。1946年7月23日,孙夫人在上海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表示她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希望联合政府的诞生。
经过三年半的伟大的解放战争,她的希望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四十年的理想变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人民解放军和国外华侨以及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她在会议上兴高采烈地欢呼:“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中国人民的成就,已经把整个世界的形势改变了。反动势力如果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唯一结果,就是他们本身的灭亡。这种力量是不能毁灭的,它比之帝国主义的庞大军事力量,要大过无数倍。这种力量是未来世界安全的核心,它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团结所产生的。”
孙夫人数十年如一日为新中国诞生付出巨大的精力,但她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归功于党。她在会议上开宗明义表明:“今天,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前夕,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邀请上海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参加在逸园饭店举行由陈毅同志亲自致词的庆祝大会,也邀请了孙夫人。她当时身体虽然不适,但欣然同意出席,由邓颖超、廖梦醒同志陪同前来参加,并且亲自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充满诗意的祝词:
“这是中国人民生活的一个最伟大的时期。我们的完全胜利已在眼前。向人民的胜利致敬!”
“这是我们祖国的新光明。自由诞生了。它的光辉照耀到反动势力所笼罩的每一个黑暗角落。向人民的自由致敬!”
“这是胜利的高潮,荡漾到每一个口岸。各国的人民运动风起云涌,把我们的力量和他们的合在一起,加强这勇敢的战斗。向全世界民主斗争的同志致敬!”
“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孙夫人不仅致力于中国革命,而且关心和支持国际革命运动,一贯努力为亚洲、太平洋和全世界的和平而奋斗。她是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在她病危的时刻提出参加共产党员的行列,不是偶然的,是她一贯追求的,而且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的。
凡是有关中国革命活动和国际主义运动的事,只要我们提出要求,宋庆龄同志总是认真考虑竭力支持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希望我帮助他们约宋庆龄同志对朝鲜人民以及就斯大林和平奖金事进行广播讲话。我写信转达他们的要求,希望她待有空闲的时候予以考虑。过了两天,我就收到她的复信:
周同志:
关于向朝鲜广播一事,暂时不能办理,须待稍缓时日。因为我最近曾写信给周总理对于朝鲜美国俘虏有一个建议,最好先等他有了回信然后发表谈话。至于您提出斯大林和平奖金的一点,我希望即利用我最近在报纸发表的讲话。
日前,爱伦堡同志向我征求一篇写作,准备于五月五日在布拉格发表。因时间很局促,我正忙着赶写。俟我稍有暇晷,即当利用这个良机,从事广播。
致以
敬礼
宋庆龄
四月十九日
信中所提出的“最近在报纸上发表的讲话”,即1951年4月11日所写的《为荣获斯大林和平奖金而发表的谈话》,根据她的意见广播了。
她办事认真严肃,准确守时,不轻许诺,一经同意,即按时办妥。她的文章旗帜鲜明,不畏权贵,不避风险,象她为人一样,高风亮节,立场坚定,尤其是在重大关头,大义凛然,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始终站在革命和人民一边。国民党反动派想以高官厚禄利诱她,她毫不所动,继续和反动势力坚决斗争,素为国内外所钦佩。建国初期,郭沫若同志曾和我谈起宋庆龄副主席的文章,表示非常敬佩,认为是大家的手笔,当代著名作家也不能及。这当然不只是指的文采,重要的是思想内容。陈毅同志平常和我谈起,对宋副主席道德文章,同样敬佩不已。在和宋副主席往来中,有一次陈毅同志向她建议,把过去的文章编辑出版。她听了陈毅同志建议以后,沉思了一阵,惋惜地说,1941年12月日寇进犯香港的时候,离开九龙去重庆,有些稿子在避难途中遗失了,手头保存的稿子不多。
陈毅同志希望她先就1927年以来发表的演讲、声明和文章编印出来,因为这些文章许多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的发展,革命的思潮和革命力量的消长,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怎样取得胜利的。
我补充说,可以请人帮助搜集过去的稿子,即使搜集不完全,先编辑出版,以后搜集到的稿子,重版时还可以补充进去。
她经过严肃考虑,同意陈毅同志的的建议,着手编选文集,请周恩来同志题了书名:《为新中国奋斗》。
大概是1952年7月前后吧,我收到她赠送这本文集,捧读之余,更增加我对她的敬仰和钦佩。用《为新中国奋斗》做为书名,实在太恰当了。她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为新中国奋斗的一生,这文集是她战斗的记录,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篇章,新中国卓越领导人之一的历史足迹,是中国人民的珍贵的精神财富。从文集里我听到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战士响彻历史天空的声音和革命车轮滚滚向前的巨响。宋庆龄同志是高风亮节的典型,是“经过历史回旋加速器冲击之后不碎不裂的人类原子”(海伦·斯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她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她为新中国和人类进步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进步人类的记忆之中!
(原载1981年6月4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