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乙未广州起义110周年暨陆皓东烈士牺牲110周年

首页 > 馆务公开 > 本馆记事

纪念乙未广州起义110周年暨陆皓东烈士牺牲110周年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乙未广州起义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放弃了依靠清廷实行政治改良的主张。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随后孙中山发动中国人民,以武装反清为手段,以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序幕。



几经考虑,孙中山选择了广州作为首义地点。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2月21日,香港兴中会成立,武装反清提上了议事日程。此时兴中会一部分会员已赴广州,准备起义事宜。3月13日,孙中山、杨衢云、黄咏商和谢缵泰在香港开会,共同商量组织攻取广州的行动。会议决定孙中山前往广州专任军务,郑士良、陆皓东、邓荫南、陈少白等协助;杨衢云驻香港负责筹款、募兵及运输枪械。与此同时,一些具体的准备工作也全面展开。



    首先是在广州设立起义机关,组织扩充会员。1895年3月下旬,孙中山偕郑士良、陆皓东等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会址设在广州双门底王氏书舍(今广州越秀区双门底一带),对外则称农学会,以研讨农桑新法为号召,借以掩护兴中会活动。为方便接待各方同志,贮备起义的军需物品,广州兴中会还在广州东门外咸虾栏张公馆组织了分机关,由陆皓东主持,并制造炸药炸弹。机关设定后,广州兴中会加紧了扩充会员的工作,短时间内先后填写誓约入会的就达数百人。同时孙中山还派人运动省内各地的会党、绿林参加起义,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集中了散处新安、深圳、沙头等地会党三千余人,作为首先发动攻击的敢死队。郑士良联络了北江、英德、清远、花县一带会党领袖梁大炮,一旦广州城内发难,立即率领会党大队从北江赴援。此外,北江、香山、顺德的绿林,三元里的乡团等,也都答应参与起事。



    其次是制订作战计划。1895年3月16日,孙中山在香港主持干部会议,与会者有陆皓东、杨衢云、谢缵泰等。会议决定采取“分道攻城”的作战方案,采用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旗。同时对各路军的统帅人员作了安排,决定由刘裕统北江一路,陆锦顺统顺德一路,李杞、候艾昌统香山一路,麦某统龙眼洞一路,杨衢云统香港一路,另由吴子才统汕头一路,规定各路在重阳节清晨集中广州听候命令。义军以红带缠臂为标志,以“除暴安良”为口号,起义军还预选准备好了讨满檄文和安民告示,以备到时张贴城内外。英文的对外宣言也准备好了,以便届时通告各国。



    1895年10月25日(阴历九月初八),各路起义队伍如期到达广州,集中候命。次日凌晨,绿林、军队、民团各路首领都到农学会讨口号、等命令。然而事有突变,香港方面由于工作疏忽,枪械、人员均未能及时运到,使广州方面措手不及。孙中山、陆皓东等考虑到起义计划有可能泄露,急电香港暂缓行动,待机再起。但杨衢云复电运送枪械的货船已经起航,要求第二天准备接船。这番周折,使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党人。为保护革命同志,陆皓东返回起义机关销毁党人花名册,却不幸被捕。11月7日,陆皓东、朱贵全、丘四等被杀,程奎光被杖毙狱中,孙中山、杨衢云、陈少白等均被悬赏通缉。广州起义的计划,还没来得及正式发动,就以流产告终。



    乙未广州起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反抗清政府第一次起义,也是中国人民企图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实现民主共和理想的第一次尝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陆皓东烈士事略











    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村北的犁头尖山麓,在苍翠的松柏丛中,安息着一位烈士,他就是中山人民的骄傲,翠亨村人光荣的儿子,被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



    陆皓东(1867-1895)翠亨村人。1867年的中秋节那天在上海出生,由此取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陆皓东的父亲陆晓帆在上海经商,因此陆皓东在上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当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不久,上海在殖民主义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陆皓东目睹侵略者趾高气扬、横行霸道的丑恶;同胞被侵凌、被欺侮的悲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陆皓东九岁那年,父亲在上海病故,母亲料理好后事之后,带着陆皓东返回故乡翠亨村。翠亨村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小山村,当时仅有六十多户人家,土地大多砂碛跷瘠,而且多数集中在杨姓、陆姓等大户人家手里,孙姓是村中的小族户。许多农民因贫穷而无法生活下去,被迫飘洋过海,离乡背井到檀香山,吕宋(菲律宾)、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去谋生。



    陆皓东返乡后入村塾读书,与刚入村塾的孙中山成为同学。孙中山由于家境贫苦,小时不得不参加一些田间劳动,或上山打柴挑水,有时还会随外祖父出海打鱼取蚝,到十岁时,才有机会进入村塾读书。童年时代的经历使孙中山对中国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对农民的苦难予深切的同情。陆皓东、孙中山这两个出身成长背景完全不同的少年很快由同学变成为好友。



    1878年,孙中山和母亲随友人到檀香山,投奔早年到檀香山谋生的兄长孙眉,并在那里开始接受正规的“欧洲式的教育”。由此眼界大开;“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夏威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少年孙中山以激励,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1883年,17岁的孙中山返回家乡翠亨村,他以所学到的知识,向乡亲们宣传反对迷信,提倡改良,“教育、防盗、街灯、渠道、防病、皆为筹办”。孙中山的思想,得到陆皓东的共鸣,两人十分投契。一天,孙中山和陆皓东在村中的北极庙中,见村民因病到庙中求神拜佛以保平安,又以香灰为药治病。这两位心怀改革愿望的热血青年向乡人劝阻无效,愤然将供奉于庙中北极殿的北帝泥塑像两根指头掰断,然后又将“金花娘娘”的面划花。孙中山和陆皓东的举动不能为乡人理解,受到他们的诘问和责难,两人被迫离开故土,前往香港,两人一起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不久,孙中山继续留在香港读书,而陆皓东则前往上海,于1884年入上海电报学堂学习,两年后毕业,至芜湖电报局当译员,不久升为领班。1890年,陆皓东返翠亨结婚。当时,孙中山还在香港西医书院习医,课余常与好友尤列、陈少白、杨鹤龄一起议论时政,抨击清廷,鼓吹“勿敬朝廷”,探求改良并振兴祖国的道路,并自诩为“四大寇”,时人亦以“四大寇”称之。陆皓东每当往返于芜湖和故乡之间时,常路经香港,与“四大寇”过从甚密,意气相投。1893年前后,陆皓东与尤列合资在顺德创办了兴利蚕子公司,孙中山还亲撰“兴创自我,利归于农”以赠,表示祝贺。



    1892年,孙中山以“最优异”成绩毕业,于澳门镜湖医院所设的西医局任义务医席,并开设中西药局。他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以“医术为入世之媒”。1893年春以后,孙中山在广州开设东西药局,并设医务所于双门底圣教书楼内。当时孙中山“行医日只一两时,而从事革命者实七八时”,圣教书楼是他与革命青年聚会的地点之一。



    当时,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日本侵华的野心与行动愈加猖獗,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忧心祖国将被列强“瓜分豆剖”,他们继续着挽救祖国危亡的探索。汇合了志同道合者的意见,经过深刻的思索,1894年初,孙中山在家乡翠亨完成了《上李鸿章书》,阐述他效法西方,发展工业、农业和商业,改革教育制度,使国家臻于富强的主张,提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在于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带着改革的方案,孙中山赴上海会同挚友及同志陆皓东,并由陆皓东引见时在上海的洋务派实业家郑观应等,并得他们的推荐。孙中山、陆皓东满怀热望,北上天津投书清朝的权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但李鸿章非但没有接见这两名年轻的爱国者,而且漠视他们的主张。投书失败打消了孙中山、陆皓东等的改良幻想,激发了他们的革命意识,“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1894年夏,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举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旗帜。据说那期间,孙中山和陆皓东曾回到家乡,在孙中山的书房内,连日商讨救国方略。那时,陆皓东认为应先把帝国主义势力赶走,孙中山则主张先从推翻清朝统治入手。他们一连多日通宵达旦地讨论,陆皓东最后接受了孙中山的主张。次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召集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杨衢云、谢缵泰等,成立了兴中会的总机关,对外则以“乾亨行”作为掩护。3月,又在广州建立了兴中会总会。陆皓东变卖了自己的田产,以支持兴中会的筹建和武装起义。



    与此同时,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正在密锣紧鼓筹备中。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分别联络会党、防营;购置武器弹药,筹划起义路线及攻击重点,制定了攻城的计划,打算以会党三千人,分道攻占广州城。陆皓东还专门设计了以青天白日为标志的起义军旗帜,计划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起事。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但由于起事当天,杨衢云未能按计划准时将队伍率至广州,又由于叛徒的告密,起义计划在即将发动前泄露。



    清朝当局严加防范并逮捕革命党人。革命党人立即疏散走避。陆皓东与孙中山也已离撤设在王家祠的起义指挥机关。但此时陆皓东想起革命党的名册仍留在王家祠内,为了保护同志,保存革命力量,他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立即返回王家祠烧毁革命党名册,不幸,被围捕的清兵所虏。



    陆皓东被捕后受尽酷刑。清朝当局为了使他供出革命组织及同志的名单,使用了最残忍的手段:除用棍棒毒打外,还用竹签插入他的指甲和趾甲,又将他的牙齿逐颗凿落。但陆皓东坚贞不屈,他拖着沉重的枷锁,以带血的身躯写下了铿锵的供词:“吾姓陆名中桂,号皓东,香山翠亨人,年29岁,向居外处,今始返粤,与同乡孙文同愤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官吏之贪污庸懦,外人之阴谋窥视……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继我而起者不可以杀尽!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归楚,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言毕,于1895年11月7日傲然英勇就义。此次广州起义牺牲有名可考者还有程奎光、朱贵全和邱四。



    当局慑于陆皓东的精神,将其毁尸灭迹,家属只寻得他的两颗牙齿,连同一些遗物,葬于家乡翠亨村北的犁头尖山山脚。



    清朝统治覆亡后,乡亲们在犁头尖山的山岗上,为陆皓东建造了一座陵墓。长青的松树,环绕着这座小小的花岗石墓,狭长的墓道伸向翠亨村。陆皓东的全身石像屹立在墓前,好像时刻在眺望自己可爱的家乡。



  现在,每逢陆皓东的诞辰或忌日,总有后人到墓园凭吊献花,人们在缅怀这位“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人”的同时,也从他的爱国主义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得到鼓舞。











            陆皓东烈士供词











    



    某姓陆,名中桂,号皓东,香山翠亨乡人。游沪多年,今始返粤。与同学孙文同愤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官吏之贪婪庸懦、外人之阴谋窥伺种种情状。凭吊中原,荆榛满目,每一念及,真不知涕泪之何从而至也。居沪多年,碌碌无所就,乃由沪返粤,恰遇孙君,客寓过访,远别故人,风雨连床,畅谈竟夕。某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标;孙则主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连日辩驳,宗旨遂定。此为孙君与某倡行革命之始。盖务求警醒黄魂,光复汉族。无奈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腆颜鲜耻,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泽,则曰我辈食毛践土。讵知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主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掳我子女玉帛。试思谁食谁之毛,谁贱谁之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吾粤父老就多闻而知之。而谓此为恩泽乎?要之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光复汉族,非除汉奸,又决不足以戮灭满清,故吾等尤欲诛一二狗官,以为我汉人当头一棒。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楚归,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上一篇: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第四期员工培训
下一篇: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设立逸仙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