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满教授畅谈“从民俗研究历史”

首页 > 馆务公开 > 本馆记事

郑振满教授畅谈“从民俗研究历史”



    2006年12月13日上午,本馆邀请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特聘教授、原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郑振满教授举行“从民俗研究历史”的专题讲座。郑教授结合自己20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史人类学这门新兴学科,为本馆业务人员打开了一扇了解学术前沿信息的窗口。
    郑教授从“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出发,重点介绍了历史人类学产生的背景、研究方法及其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郑振满指出,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历史学面临着重大挑战。文献是传统史学的基础,但过去历史研究所依赖的文献,大多是出自当时的“精英”之手,记载的不外“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所反映的也是这些“精英”的世界观与历史观,但是基层社会和民众的历史又应该从哪里去“发掘”和“发现”呢?历史学家的视野于是转向民间。在欧洲,教会档案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在中国,敦煌文书、徽州文书以及民间的碑刻、族谱、唱本、契约、书信等等逐渐受到重视。历史学家从人类学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借助人类学实地考查的方法和问题意识,把文献的搜集、解读与田野调查结合起来,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构”,历史人类学提倡既要有人类学的视觉和关怀,也要有历史学的深度的研究取向,弥补了传统史学与人类学的不足,并对历史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什么要从民俗研究历史?郑教授从民俗的五大特征谈起。首先,民俗具有群体性,它是一套共享的知识;第二,它是地域的;第三,它是规范的,具有约束性;第四,它具有传播性;第五,它具有传承性,既长期稳定,也有变化、调整。所以,民俗是跟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民俗中可以看到久远的历史,从日常生活的变化能够看到历史的过程。民俗研究改变了许多历史学的固有结论,它能够真正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历史变成活的学问。
    郑教授认为,历史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第一,是把文献搜集、解读与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在不断进行文献,包括族谱、契约、家书、请柬等等的搜集整理的同时,以一个村庄或庙宇作为自己一辈子的实验室,用它检验各种理论和文献,每年到那里做田野调查。因为只有把文献放在社会文化系统里检验才能得到整体理解,而整体性正是历史人类学着重强调的特性。第二,通过实物的遗存,例如建筑、水利工程、人文景观等回顾过往民俗、重建乡村社会生活。
    郑振满教授针对“地方性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有没有前途?”这个历史人类学的重要问题,强调地方性知识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形成的。揭示地方文化如何参与整个人类活动的过程是历史人类学的重要使命之一。最后,郑教授以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为例,进一步说明历史人类学通过民俗研究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郑振满教授198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9年获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明清经济史专家傅衣凌教授。主要著作有《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以及《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主编)等。曾在加拿大、美国、英国、荷兰、日本、香港等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上一篇: 黄宇和院士重组孙中山伦敦蒙难历史现场
下一篇: 章开沅教授谈中山、孙中山故居与孙中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