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出土的石器、彩陶器、夹砂陶器;相当于商周时代遗址出土的原始青瓷和各种几何印纹陶器;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汉代遗址出土的陶器、铁器:隋唐时期遗址出土的瓦当、陶器;宋元时期遗址出土的青瓷、端砚;明清时期遗址出土的陶器、青瓷等。......这些中山出土的宝贝如今就藏在我们身边。 中山古称香山,自古代建县以来拥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如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以上所述只是中山可移动文物的冰山一角。 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中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自2013年开启,分三个阶段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文化厅部署要求,迅速展开,调查中通过市属单位和镇区实际发出的1213份《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调查表》全部有效回收。 如今,中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划上圆满的句号,并顺利通过省普查办的验收。经调查,全市12家国有收藏单位登录藏品总计11795件(套),实际21016件,其中一级文物20件(套),二级文物43件(套),三级文物506件(套)。欲知它们身藏何处,请看这份中山藏宝地图。只不过,这些可移动文物,你可是移不走的哦。 1. 中山藏有哪些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是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经过4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山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共计11795件(套),实际数量21016件,按本次普查的类别统计总共35类,除缺甲骨类,其余34类中山都有。它们以瓷器、档案文书、书法绘画、陶器、古籍图书等为主,分别有3251件(套)、1368件(套)、1034件(套)、903件(套)、747件(套)。 2. 这些文物有多宝贵? 从普查文物年代分布统计看,除了中国历史学年代纪年外,还有公历纪年和其他年代。通过对公历纪年和其他年代再细分统计后得知,清代以前即古代文物总共5472件(套),占比46.4%;近现代文物件6173(套),占比52.3%;未明确年代150件(套),占比1.3%。 从普查文物级别分布情况看,三级以上文物569件(套),占比4.8%;一般文物6555件(套),占比55.6%;未定级文物4671件(套),占比39.6%。文博系统外收藏单位文物没有开展藏品定级工作,因而三级以上文物全部为国有文博单位收藏,在此次文物普查工作过程中,新认定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30件(套)。普查登录文物主要分布在一般文物和未定级文物上。 3. 这些文物藏身何处? 目前它们分别珍藏于我市12个单位。文博系统4个国有收藏单位——即中山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古镇镇综合文化站(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小榄民俗博物馆,收藏量达到11771件(套),占比绝大多数,文博系统外单位收藏量仅有24件(套)。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收藏以近现代文物为主。 其中,文博系统内中山市博物馆收藏量最多,其次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分别有5595件(套)、4424件(套)。中山市古镇镇综合文化站(古镇灯都·灯文化博物馆)排第三,藏有1651件(套)。 如果按收藏单位所属系统统计,文化文物、体育和娱乐业收藏可移动文物11778件(套),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收藏可移动文物7件(套),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收藏可移动文物6件(套),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收藏可移动文物3件(套),教育系统收藏可移动文物1件(套)。 4. 市民如何能一睹文物芳容? 中山市普查办按照普查工作要求,依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收藏单位名录编制规范(参考)》,基本实现了普查档案电子化,编制了完整的 《中山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中山市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从2013年中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6年9月,文博系统内的中山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古镇镇综合文化站 (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通过专著、图集出版物、宣传刊物、报纸、网络等方式对外公开藏品资源,公开藏品数量总计2301件(套)。通过固定展览、临时展览、流动展览、网络展览的方式,以图片实物展、图片展的形式举办相关展览共计46场次,展出藏品数量共计3011件(套),观众参观共计1445万多人次。 精彩预告 中山市普查办组织人员将从中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中选取文物精品约350件(套),编辑《珍藏中山——中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精品图集》,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图集以中山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古镇镇综合文化站(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为主,以图文形式展示文物时代、尺寸、描述、图片等相关信息。 此外,市普查办计划在2017年利用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联合重点收藏单位举办《中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 健全文物保护体系提升中山文化软实力 ——专访市文广新局调研员胡颂科 问:本次普查对中山的文化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答:普查工作为中山市的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文物普查,不仅摸清了我市可移动文物家底,还培养锻炼了一支文物保护管理队伍。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今后的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我们不仅对文博系统内文物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而且对分散于国家机关、文博系统外事业单位的文物有了全面、详实的了解掌握。通过开展文物的普查、登记、整理、研究,准确认识和掌握我市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将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我市文物资源,挖掘我市历史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依赖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文物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也在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以文博场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的文化产业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商品,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对经济的贡献。 问:目前这些文物的保存情况如何,对未来的保护工作将有何指引性?答:从保存环境看,全市12个收藏单位情况比较理想,但部分单位库房面积相对于文物收藏量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另外,目前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力量总体不足,文物保护从业人员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因此,未来需要不断加强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和专业素质的提升。通过普查工作,分散在文博系统外的国有可移动文物被发现,文物总量有了提高,文物保护管理的任务突显重要。 从目前的文物保护状况看,今后我市文物保护工作重点在于改善文博系统内的收藏单位的文物保护条件,尤其是中山市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新馆建成,文物库房面积大为增加,根据文物特点设置专用库房,配备较大型的文物保护设备,使得文物保护环境和条件更新换代。问:普查中,文博系统外8个收藏单位均为新备案的收藏单位。对这些单位的文物保护工作,市文广新局有何建议?答:在藏品管理方面,这8个非文博系统收藏单位中部分单位的藏品管理也体现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特点。下一步,市文广新局将逐步对其进行相关业务指导;构建文博系统和非文博系统收藏单位之间的合作;组织收藏单位保管人员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实操技能培训,不定期地举办文物相关讲座或座谈等。最终将全市文物数据统一管理,并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动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