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为挽救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其中以“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最为著名。康有为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 康有为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其书法自成一家,被称为“康体”。康有为字风雄奇奔放,苍劲浑朴,尤善作擘窠大字,推陈出新,独创一格,与清末书法大家吴昌硕、沈曾植齐名。 目前,中山市博物馆、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联合举办 《南海之光——康有为手迹精品展》,共展出南海区博物馆馆藏康有为信札手稿160件,包括政论稿、信札、便条、诗札、名片等。本展览让中山观众近距离欣赏康有为手迹,感受 “康体”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客观地再现康有为充满爱国激情和改革精神的一生。 影响一代书风的维新领袖 说起康有为,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一位领袖形象。1895年,康有为发动领导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等的变法主张,下“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实行变法。由于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大大加快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然而,康有为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上书不达,著《广艺舟双揖》。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总结了晚清的“碑学”,指出了清代书法的四变:康雍时期专仿董其昌;乾隆时转学赵子昂;嘉庆道光年间则盛行欧体。康有为称这三个时期为清代书法的“古学期”,以晋帖、唐碑为师,所得以帖为多;第四个时期是咸丰同治时期,以碑为主,以北碑、汉篆为师。《广艺舟双楫》在思想性上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新径的一种进取精神;他力斥书坛帖学萎靡之风,倡言学习六朝碑刻,曾整整影响了一代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绘画理论研究方面,康有为同样颇有建树。根据《南海之光——康有为手迹精品展》的介绍,1917年,康有为在美国公使馆的美森院中所写的关于中国古代书画的长篇论著《万木草堂藏画目》,共约1.5万字。这本绘画方面的理论著作同时也是展示康有为书法艺术的珍品。该手卷按时代顺序列出万木草堂所收藏的从唐至清的中国画388目,每朝画目之前各有一段文字,论述该朝绘画之兴衰、特点及影响。每目之下,注明画的形式(卷或册幅等)、质地(绢本或纸本),多数目下加上品评,集中地表达了康有为对唐末以来我国绘画及其演变的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有为的美学思想。 “康体”书法充满阳刚之美 本次展览得以让中山观众近距离感受康有为书法的独特魅力。康有为尊崇汉魏六朝之碑,鄙视唐以后的碑帖。他长于书法,精于书法理论,能以新颖的见解评论前人的书法。字风雄奇奔放,苍劲浑朴,尤善作擘窠大字,推陈出新,独创一格,与清代书法大家吴昌硕、沈曾植齐名。康有为独创的“康体”书法有两大特色:一是以圆笔作碑体,二是“史诗式”的大器。运帖入碑,吸取篆法之浑劲,笔势灵动开张,故“康体”书法博大雄强,充满阳刚之美。 康有为的书法强烈突出自己的个性,其结体独到之处,是体阔势宽,天马行空,以汉魏用笔,行书结体,熔冶诸家,自成一格,与当时官场及应试流行的“馆阁体”反其道而行之。康有为由爱书法而兼爱书法家,尤其喜欢与有才华的书画家交往,其中我国杰出的画家徐悲鸿、刘海粟都是康有为的学生。 部分信札可补史籍之阙 本次展览中的信札手稿,表面上看来纯属私人交往,实则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是后人研究康有为政论、思想、书法难得的第一手史料。 比如,展览中的康有为手稿 《共和政体论》、《救亡论》等,观众可见文稿中还夹杂着不少伍宪子的手稿,上面有康有为亲笔修改,师生亲密合作,是为世范。文稿存放伍家,可见康有为对伍氏的信任。研究者称,康有为信札手稿有颇高的文献价值,其中一些资料可补史籍之阙。 康有为致伍宪子的信札,多为伍宪子在内务司司长任上者。1913年上半年,康有为在日本,创办《不忍》杂志,发表大量有关共和政体的言论;康有为在这时期的信札,内容多与政治有关,或指示,或咨询,或商议,亦有专述私事者。此类信札,表面上看来纯属私人交往,实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小中见大,是考史者最佳的第一手资料。 康有为手稿在书法上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手稿皆为小字行草,甚有特色。康有为的文稿信札中,更能显现其才情功力,以大字方法作小字,即所谓 “缩龙成寸”、“尺幅千里”。策展人指出,把康有为的小字放大数倍,仍显得雄强伟岸,绝无苶弱之态,在古今的书法名家中,能达到此境者似乎除颜真卿外,并无他人。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21日至2017年1月18日 ●展出地点:中山市博物馆 图 由市博物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