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著名实业家、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诞辰180周年。7月24日至25日,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他的故乡中山市三乡镇举行。
郑观应的一生,学贯中西,洞悉利弊,“善读有字之书,也善读无字之书”。从外商洋行到民族工商业企业,郑观应每每临危上阵力挽狂澜,其浩然巨著《盛世危言》,被誉为“医国之灵枢金匮”,郑观应本人也被后世称为“晚清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
危言犹在耳,盛世再论道。郑观应诞辰18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回看他的80载恢弘人生,其思想主张、家国情怀仍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闪耀着跨越时空的熠熠光芒。
两个“中西文化交汇前沿”,接续孕育“商战”思想
近代香山,借澳门之地利,得西学之先风,海纳百川,人才辈出,且素有“买办的故乡”之称。郑观应的出生地三乡镇雍陌村,与澳门近在咫尺,受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影响更为深刻。数千里之遥的上海,是开放的通商口岸,数百家外国人开设的商行在此林立。
科举失败后,17岁的郑观应从香山北赴上海习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曾形容郑观应的这段人生转折为“由一个中西文化交汇前沿,来到了另一个中西文化交汇前沿”。
在上海,在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逐渐加深的时代语境中,郑观应当学徒、经商,学习、思考,同时呐喊、奋起。由于熟谙华洋商务,观察到外商从中国夺取大量利益,他极力主张通过“商战”维护国家权益,提出“习兵战不如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并建议国家“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以期堵塞漏洞,发展工商业,增强竞争优势。
熊月之认为,郑观应是“一只眼睛看中国,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实”的对时代具有敏锐感悟的人。在一个旧价值观念正在瓦解、新价值观念正在建立的时代,他以其大聪明、大智慧,恰当地处理了转型期的矛盾,成功地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历史,最终成为“西学东渐的启蒙大师,躬身商战的巨匠,中体西用的引领者”。
伶仃洋潮起潮落,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每一朵浪花,都是奔涌大潮的推动者。每一次潮起,都是浪花汇聚的新能量。曾经的香山县变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内湾”,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今天,我们站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时代视域下,再回首百余年前的“商战”思想,仍可见智慧的光芒熠熠闪烁。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表示,在郑观应的“商战”思想中,有许多闪光点都可链接到当下,对经济社会建设仍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例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郑观应主张“立商规”,支持政府帮助企业建立行业规范和优势领域,但并非过度干预、一手包办。近来,中山市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改革的“头号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要把握好、发挥好政府的指导作用和企业的内生力量,营造公平公正、稳定可预期的经济环境,支持企业轻装上阵,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参与更大的竞争,赢得更多的优势。
“全面开眼看世界”,激励中山人行远自迩
1886年,郑观应回到家乡,到澳门养病。在澳门期间,郑观应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极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巨著——《盛世危言》。该著作全面体现了郑观应的思想精髓,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呼吁国人主动跟上世界现代化潮流,呼唤社会的总体变革,系统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革的方案,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思考中国社会如何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问题的著作,对当时处于工业文明强大冲击之中的中国社会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据传,《盛世危言》问世后,朝野人士争相赠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以至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连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
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原会长吴冉彬认为,郑观应学贯中西、识超今古,在中国积贫积弱、国势颓败且边疆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提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世主张,是弥足珍贵的。她完全赞同当今学界对郑观应的评价:如果说林则徐作为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精英的代表,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郑观应就是他这一“荣誉”的直接继承者,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思想的代表和先驱,理应成为中国“晚清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山市政协专职常委,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表示,事实上,郑观应研究的深化拓展始终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思想解放的程度相一致。特别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国上下团结奋进的今天,其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更加获得社会普遍的认同,郑观应研究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更具有示范价值和教育意义。
新一代中山人以饱满的热情继承了郑观应的现代化思想,在“全面看世界”思想的启发下,以多维视角审视国内外发展形势,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当前,中山把握“双区”驱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桥头堡”作用,借势借力推进“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胡波认为,在这一发展语境下,如何重建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特征的民族精神,如何在时代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许我们在研究郑观应的生平事功和精神品格过程中,能找到智慧和力量。
超前的“大同”思想,给融合发展之路提供精神之光
郑观应的思想并不仅仅为国人而提出,他还关注世界领域,关注人类的共同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激烈时,郑观应提出世界“大同”的设想。他借用孟子“定于一”的理解,将“地球”当作一个整体,“合天下万国含生负气之伦”,即把各国共同的价值观抽象出来作为原则,在价值观“大同”的前提下,虽各国各自为政,纷争却能消弭。
熊月之曾这样阐述郑观应的“精神气象”:一个人的精神气象有大小之分,只见小我,不顾大我,则气局逼仄,影响难大。一个人的精神气象亦有高低之别,只见中国,不看世界,或只看眼前,不懂历史,不顾长远,其见解必定浅而近,影响难以广远持久。郑观应是商人,但不纯粹是商人;是学人,但不纯粹是书斋型学人。他是商人兼学人,其见解就比一般学人更接地气,比一般商人更明大理。
历史钩沉,观照现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浩然长风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提出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加上中山获批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已然置身于新一轮的碰撞、激荡、融合、发展之中。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里,中山大力发扬名人先贤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牵引推动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而郑观应作为中山的重要文化资源,也必将为新时代、新发展提供更多的精神养分。
来源:中山日报 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