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守艺人 · 匠心传香山”非遗文化艺术展落地住宅小区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非遗守艺人 · 匠心传香山”非遗文化艺术展落地住宅小区

  陶塑、刺绣、红木、剪纸、花灯、扎染……带着手艺的温度,凝聚时光的锤炼,来自中山非遗守艺人的多件文创作品融入雅舍生活场景,化作美化家居的点睛之笔。2022年8月6日,“非遗守艺人· 匠心传香山”非遗文化艺术展在中山泷珀花园展出,同时标志着非遗文创展馆项目在该地落地。
 
  中山市文化馆副馆长杨宁介绍,目前,中山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项目67个,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一方面着重挖掘项目内涵,一方面致力于对项目的推广与传播。通过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等系列活动,让公众共享“非遗之美”。“非遗+社区+艺术生活”的模式,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据悉,自2018年以来,中山泷珀花园就开始以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丰富社区文化,该非遗文创展馆建立以后,将会不定期更新展品,为观众带来中山非遗文创的最新创意。
 
  首展当天,多位中山非遗大师也莅临现场,与观众亲密交流,讲述他们的非遗情缘。
 
  出生于苏绣世家的周雪清是新中山人,她回忆道,第一次认识粤绣是跟随中山籍先生回中山探亲。那些出自普通人之手但用心缝制的牡丹花与名字,让她感受到粤绣在民间的活力。2006年她在中山书画院举办刺绣展期间,又遇见多名专程从沙溪、小榄等地赶来城区与她交流的“老绣娘”。谈到刺绣的传承,说到动情之处,老人们眼眶湿润的泪光让她深受触动。“当时我就想着,应该要做些事情。”周雪清说,“自从来中山生活后,我就把广东文化和我的苏绣融合起来。”现任职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负责服装设计专业刺绣工艺课程的周雪清已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不仅独创了“雪花”针法,将自己擅长的60多种刺绣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还致力于推广工艺美术的生活化,自2018年开始与多个博物馆开展文化合作,开发文创产品。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她以针为笔,以丝为线,一幅幅精美的刺绣画再现了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设色高雅,栩栩如生。
 
  “在我看来,刺绣的过程,也是女性智慧的呈现。刺绣本身来自于生活需求,如今将刺绣艺术融入生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周雪清与观众分享道。
 
  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小榄菊城陶屋主人何湛泉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他介绍,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观摩父亲砌假山盆景的过程中,年幼的他发现了用泥巴做陶人的乐趣,由此将“玩泥巴”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看他看来,陶艺涵盖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无论是混合了多种泥种与陶砂的陶土,还是由植物色素、矿物原料、金属元素三者混合而成的陶釉,都讲究调制的配比。再加上最后“火”的助攻,艺术的神奇就在于结果的惊喜。在展览现场,多件出自“菊城陶屋”的作品印证着他的见解。狮子、佛手、假山、花卉、挂壁、摆件、花瓶、茶具……东方美学的色彩与气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制作陶塑的过程中,何湛泉也爱上了古旧石湾陶器收藏,并从中获得艺术的启发。“中国陶文化底蕴深厚,祖先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作品,让我越读越感觉自己的渺小。” 如何将祖先留给世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对此,何湛泉认为,与其说“工匠精神”,不如说“精神工匠”。“只要精神常在,一生专注一件事,不需别人评价,你就是真正的工匠。”
 
  除了非遗大师讲故事,主办方还特别策划了茶艺表演、旗袍舞、剪纸课堂等环节,带给参观者丰富的体验。
 
来源:中山日报    2022-08-09
 


上一篇: 我市“岐海诗韵”创意诗舞服饰展演登台
下一篇: 把“香山书房”搬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