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传承 在融合中发展

首页 > 资讯 > 中山文化

在保护中传承 在融合中发展

从无人机视角俯瞰沙溪镇圣狮村,流淌不息的狮滘河如玉带般从村中蜿蜒而过,将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一边是人文气息浓厚、古街纵横的生活区,一边是风光秀美、碧浪翻滚的农业区,形成了一带串五区、两圈蕴乡景的独特格局。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圣狮村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入手,对一大批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活化,民俗文化活动火遍海内外。在此基础上,通过秀美村庄建设、年轻业态和农业龙头项目的引进、产业格局的重新规划,“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美好愿景正逐渐在圣狮村民的期待中落地。

修缮活化历史建筑推动“非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穿过“期颐偕老”的百岁牌坊,不远处便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阮家旧宅”。这座宅子建于民国时期,是华侨捐建的,几年前圣狮村对其进行了修缮,自此拥有了华侨展览馆的新身份。今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彭华利、彭文伟医学文化展览馆,在改造之前,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旧房子,为纪念彭华利、彭文伟以及家族对医疗事业的奉献,去年圣狮村对其进行了改造,成为游客了解历史名人的又一窗口。

由侨胞兴建的团益公会在历史上是医馆、归侨侨眷的议事场所,乡侨彭华利把牛痘疫苗大量捐赠给家乡,在团益公会免费为群众接种近30年,服务群众达10万人次以上。为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乐善好施的“团益精神”,圣狮村对团益公会进行了重新修缮,去年这里被打造成狮乡艺术体验空间。

沿着纵横交错的巷道行走数百米,无论是传承历史、寄托乡愁的村史馆,还独具特色、底蕴浓厚的民俗馆,抑或是造型别致、设计新颖的打卡点,都能感受到这座古村对游客的用心和诚意。

除了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活化,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圣狮村还有一项众人皆知的民俗活动——“沙溪四月八”。作为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圣狮村每年都会邀请从村中走出去的海外乡亲、港澳同胞回乡参加这一盛事。为进一步扩大民俗活动的影响力,2023年中山市沙溪镇非遗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与“沙溪四月八”同步启动,以非遗文化为载体,以创新创意提升非遗附加值,推动“非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据统计,今年参与非遗旅游文化周的游客数量达8万人次,各平台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过百万。

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高效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11月24日晚,三春亭前张灯结彩,圣狮小学礼堂内高朋满座,1000多位老人与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省内外善长仁翁们欢聚一堂,筵开208席,共叙乡情、亲情、友情。数十年坚持举办这一活动,除了发动捐款外,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将有能力的乡贤请回来,共谋发展蓝图。

“今年我们搭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LED显示屏,将圣狮村近三年来的建设以及往后的工作设想进行了汇报,让群众和关心家乡发展的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在圣狮村党委书记陈嘉庆看来,闭门造车只会限制思想和行动,让群众尤其是有能力、有眼界的乡贤及时了解家乡信息,共同分析、共同解决难题,才能更高效地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陈嘉庆表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还体现在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村史馆的建设过程中,时常有村民主动前来询问建设进展,还捐出家里珍藏多年的缝纫机、钟表等旧物,作为村史馆的展品。据统计,现在展出的物品中,有超过150件都是来自村民的捐赠。

又如,为解决圣狮村海傍街人车争道、群众出行安全的交通问题,村委发动村中11户村民将房屋整拆重新选址异地重建,另有7户村民进行局部拆除,为建设滨河休闲走廊腾出空间。为说服村民配合工作,村两委干部每天晚上都上门宣导。“一开始大家都挺不愿意的,毕竟住了那么多年,但后来看到他们门槛都快踏破了,觉得很感动。”回想起村干部们的耐心和执着,拆迁户阮阿姨敬佩不已。

如今,滨河休闲走廊已建成,阮阿姨和村民们每天早晚都会来此休闲健身,行人和非机动车也有了专属车道。廊道上,还伫立着一块刻有“共建廊”几个大字的石碑,成为圣狮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家园的见证。

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打造集体经济新增长点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农田广袤、但商业体匮乏的资源现状,圣狮村正努力构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

“我们计划将原有的三鸟批发市场进行整体搬迁,开拓珠江口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基地。”陈嘉庆介绍,圣狮村三鸟批发市场建于2009年,用地面积100亩,位于狮滘河以南,临近居民生活区,周边为工业厂房。由于三鸟市场的气味、污染等因素致使周边厂房的出租价格不高,厂家多为低档制造业,对工业区提档升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圣狮村在狮滘河北岸争取了43亩土地开展搬迁升级工作,项目选址沙溪镇康乐北路(沙沙公路)东侧,占地约28673平方米,首期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计划打造集智能化暂养厂、智能化加工厂、智能化屠宰场、智能化冷鲜、冷链配送和食品预制菜加工厂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三鸟批发市场搬迁后,圣狮村将通过“工改”对市场原址用地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达到高水平规划高效率利用,进一步盘活用地,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

陈嘉庆透露,即将引入的还有农业龙头产品深加工项目,未来将与珠江口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基地项目相配套,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圣狮村盛产番石榴、通菜、西洋菜,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我们十分看好未来的合作前景。”沙溪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黄桐表示,企业将在圣狮打造国内先进的食品产业园,依托于全国种植基地的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在中山进行食品加工,让健康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规划发展旧粮仓活化项目进一步擦亮圣狮美食名片

“老板,来碗蚬粥!”中午12点,圣狮村肥婆粥店内,顾客络绎不绝。周边的小吃店内,同样人气旺盛,沙溪传统特色粥品、粉果等美食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到了傍晚时分,由海傍街老房改造成的新式休闲咖啡屋生意渐好,刚下班的年轻人陆续相约而来,品一杯咖啡、聊一段人生。

在新与旧、传统与潮流的融合和碰撞中,美食已成为圣狮村的一大特色,常有食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已在中山本地餐饮圈颇负盛名的连锁品牌上上签,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租下了圣狮村的旧粮仓,计划将其打造为集书房、咖啡店、中餐厅、潮流饮品店、青年创业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基地。上上签负责人冯嘉锐表示,基地将以秀美乡村“会客厅”为标准建设,除提供美食服务外,还将对外展示乡村建设成果和文化特色。

陈嘉庆介绍,圣狮旧粮仓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当时储备国家粮食的三角仓和平仓,占地约4200平方米。今年,圣狮村计划运用景观提升、外立面改造、内部空间规划等方式,对旧粮仓进行活化利用。“新农村发展,要转变思想,转变方法,转变态度,要聚焦空间拓展,全领域夯实‘外联基础’,与上上签的合作,就是活化的具体实践。”陈嘉庆表示,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着手建设,预计落地后将更好地擦亮圣狮村的美食名片,助力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

作为一名曾在多个乡村创业的青年,冯嘉锐希望基地建成后,能吸引更多青年回乡创业、工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新鲜有活力的青年力量。

来源:中山日报   2023-12-19




上一篇: 零距离感知活力中山
下一篇: 赓续红色血脉 赋能文化兴城